Buried
(2010)
试着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黑暗在醒来,周遭的空气既闷热又干燥,你什么也看不到,而且感觉呼吸起来还有点困难……你尝试着坐起来,却发现你的脑袋撞在了坚硬的原木板上,包括你的左右两侧,每一个方向都有一个实心的木板墙阻碍并限制着你的行动。你使劲地想要推开它们,可是却发现它们纹丝不动,你大声地喊着救命,却没有人能够听得到——这就是我们将会通过《活埋》所经历的一场空前绝后的电影体验的开头部分,这里有一个男人,他为了重新回到地面上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不得不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挣扎和抗争,继而展开了一场极度考验智慧的冒险之旅。 以一种极具戏剧潜能的想象力展开了故事,《活埋》跟随并深入挖掘的是保罗•康罗伊正在经历的即时的恐怖事件……作为伊拉克的一位签约的卡车司机,保罗突然被一群造反者给绑架了,匪徒为了索要赎金,把他活埋在了6英尺深的地下。他惟一的生机就是一部带着微弱的信号且电池即将用光的手机,在影片中饰演了保罗的瑞安•雷诺兹(Ryan Reynolds)表示:“当你看到这样一个电影前提的时候,肯定会忍不住想知道,‘如果是我处在类似的环境中,我会怎么做呢?我是否能保持住冷静?还是会歇斯底里的发狂?’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活埋》讲述的是一个异常真实的惊悚故事,如果是50年前的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拿到这个剧本的话,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制作这部影片。”来自于西班牙的导演罗德里格•科特斯(Rodrigo Cortés)接着说:“就这样一个电影概念而言,它惟一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故事本身了——不管它是不是具有趣味性,是否可以牢牢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也不管它是不是会让我们迫切地想要知道随后都发生了一些什么,由此看来,这部影片无疑代表着一个意义重大的存在。” 一部悬疑电影之所以能够引发人们灵魂深处的惊恐,是因为它具备的是最为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感……《活埋》付诸的是一次让人目瞪口呆的大胆尝试,不仅需要在一个所能想象得到的最小化的叙事空间中维持住高度引人注目的紧张和压力,还成功地将动作场面结合进了情绪化的戏剧覆盖面里,制造出了一种令人慌恐不安的混乱局面,全部都是关于伊拉克战争、企业中非法的渎职行为和政府部门的道德规范的。 《活埋》的原创剧本是由编剧克里斯•斯帕林(Chris Sparling)构思并完成的,当它躺在制片人彼特•萨法兰(Peter Safran)的办公桌上时,还处于一种“无主”的四处游荡的状态,而萨法兰却在第一时间做出了选择,他解释道:“当我第一次读到里面的故事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到了这部影片不得不存在的一些必然性,它本身拥有的是一种极具挑战的天性,对于任何一位伟大的演员或电影人来说,都好像是一块具有吸引力的磁铁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渴望着能够从西班牙挖掘到一批代表着全新的流派的电影人,彼特•萨法兰特别将剧本送给了制片人阿德里安•格拉(Adrián Guerra),他一直和电影人罗德里格•科特斯保持着紧密的合作状态,格拉回忆道:“当我一开始读剧本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再也没办法停下来了,直到一口气把它读完……整个过程中,我都觉得心惊肉跳,从任何角度来看,这个故事都展示出了一种非凡且显著的与众不同。”科特斯则补充道:“乍一看之下,《活埋》属于那类不可能完成的电影作品——完全在一口棺材里拍摄一部影片?你在开玩笑吗?因为这不仅显得很愚蠢,而且有点胡说八道的嫌疑。可问题是,我却完全沉浸其中,对于我来说,这也等同于一个机会,可以尝试一下以前从未有人接触过的电影领域。”与此同时,在美国,剧本的名字也出现在了一份“黑名单”上,这是由好莱坞的制片人和经纪人共同编辑并票选出来的,使它成为了仍然未被制作出来的年度十佳的剧本之一。 精彩绝伦的独角戏 彼特•萨法兰、阿德里安•格拉和罗德里格•科特斯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挑选出一个合适的男演员,他必须要拥有着足够的表演技能,可以通过大银幕将保罗异常紧张刺激的情感经历完美地体现出来,而且还得具备一种自然的魅力和感召力,能够在连续90分钟的时间里,牢牢地牵制住观众的目光……从《假结婚》(The Proposal)、《确定地可能》(Definitely, Maybe)这种爱情喜剧到更加边缘尖锐的动作电影《金刚狼》(X-Men Origins: Wolverine)、《呛烟高手》(Smokin' Aces)和《刀锋战士3》(Blade: Trinity),瑞安•雷诺兹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多么理想的选择,克里斯•斯帕林说:“雷诺兹是一个真正的电影巨星,但是你也能从他的身上感受到那种亲切的‘邻家男人’的气息,让你找不到任何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还能带给你一种真实的切身感受,不断地迫使着你认为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都是真实且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与几位电影人一样,瑞安•雷诺兹也对这样一个剧本表达出了由衷地赞美之情,可对于是否真的出演这部影片,他却仍然有着一丝的质疑和不确定,雷诺兹承认道:“问题是,我当时对于应该如何拍摄《活埋》这种作品,是一丁点的概念都没有,它是一次真真正正的考验,包含了一些以前从未实施过的电影技术。” 不过,当瑞安•雷诺兹看过了罗德里格•科特斯的大银幕处女作《竞争者》(The Contestant)之后,他突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意与导演进行会面。在正式见面之前,科特斯给雷诺兹寄过去了一份差不多有15页内容的文件,里面详细地介绍了他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拍摄《活埋》,雷诺兹表示:“他概括总结的实在是太全面了,结果我就不知不觉地被他牵着鼻子走了,完全沉浸在了他所付诸的想象力当中。”当他们面对面地交流了40分钟之后,雷诺兹和科特斯就握手达成了共识,这部影片也正式进入起步阶段。 在为《活埋》做前期的准备工作的时候,罗德里格•科特斯率先推断出了自己能够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作品中学到的所有经验和教训,他认为:“对于希区柯克曾经承担过的技术和叙事方面的责任和挑战,我想了很多很多,比如说像《怒海孤舟》(Lifeboat)这类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你和9个人待在一艘小船里……还有《夺魂索》(Rope),事实上,里面只有一组单一的场景,然后再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地演变而已。” 客观的说,罗德里格•科特斯在这部影片中所能操控和支配的元素真的是少之又少的,但是他却乐观地将此看成了他所能掌握的最大的优势,科特斯解释道:“关键在于能够保持住最基本的存在……我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忘掉所有的限制和界线,然后把棺材当成了一个我愿意在里面进行拍摄工作的其他场景地——我们要维持住故事不断地发展的前进状态,永远不允许做任何形式或意义上的停留以及终止。” 并没有借助数码技术的帮助和视觉方面的小窍门,罗德里格•科特斯还是决定回归到上世纪70年代的电影制作所遵循的思潮和风格当中,他认为:“既不要绿屏技术也不要对比鲜明的网点,你在大银幕上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为了让观众走进保罗异常困惑且倍受折磨的思维体系,关键之处就在于让他们感觉到他汗流浃背所制造出来的潮气,还有令人窒息的热度和氧气的极度匮乏,包括坚硬、布满裂痕的木板。” 通过灯光的改变和不断推进的摄像机的运动轨迹,罗德里格•科特斯获得了他想要的亲密感,这些都是他特别为影片设计的,为的就是着重强调保罗的情感经历,彼特•萨法兰说:“在给《活埋》制造视觉想象力的过程中,科特斯所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尽可能使用完全不同的结构框架,所以即使我们一直身处的是相同的场景地,但整体的画面看起来却并不一样。”瑞安•雷诺兹则认为:“科特斯在这里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位建筑师而非导演,看起来这个故事就好像已经在他的脑子里蕴育了至少10年的时间了——可事实上,他也是在几个月前才看到的剧本。” 为了竭尽所能地推动并引发最大程度的自由的创作空间,幕后技术团队建造了7个非常独特的棺材,每一个都是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设计出来的:其中的一个有着可活动和抽取的木板墙,所以摄像机能够围绕着瑞安•雷诺兹做360度的旋转;另外一个拥有的是特别的加固设计,这样雷诺兹就可以使最大力气去推它,至少从感觉上看不会出现很假的问题……罗德里格•科特斯表示:“另外,我们还建造了一个长达5米的棺材,允许我们在里面创造出一些全景的特殊效果——既可以通过镜头也可以凭借着摄像机的摆放位置,我们不得不发明一些适合这部影片的小技巧。”雷诺兹接着说:“纸上谈兵的时候,这一切看起来还比较简单,可是我们毕竟正在移动的是一口棺材,大家知道这有多么艰难吗?而且,在这样一部影片当中,我们几乎很少会重复拍摄某个场景,可以说我们完成的是一个奇迹。” 就连一些会被安排进特写镜头的道具,也是在一种极其仔细地不断衡量中被设计或筛选出来的,罗德里格•科特斯说:“我们对于每一个物件的出现和摆放,都进行了非常深层地思考,尽可能地让它们变成一个个服务于剧情的角色。由于我们的棺材都是一些古老的木板,所以我们对打火机的选择是非常地严格的,简直就是百里挑一,包括火苗的大小,也都是有讲究的——我们的目标就是以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