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8.3

Under the Hawthorn Tree

(2010)

张艺谋:我有了哭的感动

讨论剧本时,大量有识之士、学者和专家认为导演张艺谋不适合拍这类题材,可能因为那时刚拍完《三枪拍案惊奇》,大家感觉要帮他打“翻身仗”,都认为《山楂树之恋》这不是一个“打仗”的材料。但是,导演张艺谋珍爱自己看剧本时的原始感动,这最原始的东西决定了现在电影的结构和方向:采取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朴实无华地跟进,让人心动。张艺谋谈到剧本改编,“邀请一些精英改编剧本,基本按原著的方向走,不打算大动,更不想电影里有太多的炫技,让它好比上世纪70年代的电影——实实在在。因为,我也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回头看,总觉得那时的人们,脸上有很多纯真、很多干净。”影片拍了2个月,但是剪辑的时候,前半段铺垫的大量素材,都被“无情地”剪掉了,只加了些字幕。“我想把年代关系简化,把大量的笔墨放在‘人’的身上,不想有任何其他的杂念,更不想有太多的戏剧性,就是两个人在表演,去表达一个个细腻的细节。”张艺谋希望这部电影能唤起一种共鸣,也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能从中体会到爱的珍贵与永恒,相信真爱,并愿意为之付出与坚守。[1][1]

“非职业演员”周冬雨的银幕首秀

 对于当初的选角,还不到十八岁的周冬雨笑着说自己还以为遇到了骗子,看到张艺谋导演本人也不相信这件事。她不好意思地回忆:“第一次见导演的时候就觉得像个替身坐在我面前,不是真实的导演,应该是(他们)找了替身来骗我的。” 张艺谋也坦言周冬雨在第一轮选角的时候已经被副导演推荐过,但因为她当时状态不好,脸色也不好,所以自己并没有太多印象,“直到看了好几千人之后,负责任的副导演再次推荐,又经过小品、考试等很多测试才决定。”而第一次见到周冬雨,本人时张艺谋感觉“她看上去比我想象的小,还还以为搞错了。” 

张艺谋看一个演员的时候不是从普通的角度去看他,是从一个摄像机的角度去看,知道她好不好拍,有没有镜头缘,而且很快就知道怎么拍她。张艺谋坚信这张脸在摄影机前能拍到生动性。 周冬雨是一个彻底的新手,张艺谋做的不是教她怎么演,只是让她做回自己。所有东西都向她靠拢,要让她自信适应。她一开始连什么是打板都不知道,完全懵懂,导演就要让她迅速适地应忘却这些东西,相信自己的每一次表演都是最好的。张艺谋说,冬雨,她是独特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跟拍的那些业余的演员很像。冬雨悟性很高,很多东西出乎意料。“电影拍到后面时,我越来越感觉两位主演进入了比较理想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他们在指引我们的拍摄。” 专业演员奚美娟、雪健看周冬雨和窦骁的表演,还说“我们还演不了”,一些感觉的东西,只有第一次演电影才有。这些东西就像初恋一样。

电影背后的故事

《山楂树之恋》是以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回忆文字为基础写成的,除了叙事部分是艾米根据和好朋友静秋的谈话补充描写,对话部分大多沿用静秋的原有文字。她那时的生活已经比顶职前好了,又有幸报名参加高考,使她想起老三曾经用来安慰她的那些话,说她会从农村招回来的,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的是,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老三的人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睹景思人,静秋开始写那个回忆录,以纪念她跟老三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3万字左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寄给“L省文艺”。一年春节,静秋带她的女儿Sara到艾米家来玩,带来了那个日记本,让艾米挑一些写出来,纪念30年前的那段往事。于是,就有了《山楂树之恋》。2008年4月,小说《山楂树之恋》风行宜昌,全城热读。与此同时,当地媒体也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如:讲述我的“山楂树之恋”爱情故事、山楂树爱情短信大赛、让山楂树见证我们的爱情等。2008年4月24日,“山楂树”爱情班车开通,“山楂迷”踏上寻访山楂树之旅,亲身感受“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一时,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山楂迷”、老知青涌向南村坪。同时,《山楂树之恋》也成为影视圈的“热门”。[2][2]



参考资料

  • [1] 张艺谋.为《山楂树之恋》,我有了哭的感动[N].新华每日电讯,2010/09/20(007).
  • [2]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山楂树之恋》背后的故事[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