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de & Prejudice
(2005)
关于改编
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是最受欢迎的改编题材,自小说于1817年诞生以来,曾分别在1938、1952、1967、1980和1995年被搬上电视银幕,其中1995年的剧集曾被观众誉为最佳版本。在本片之前,《傲慢与偏见》只有一次现身大银幕,即1940年版,影片由罗伯特·Z·伦纳德(Robert Z. Leonard)执导。电影制片人曾说:“《傲慢与偏见》已经成为很多爱情喜剧的样板,而几十年间,从没有一部呈现出原著风采的电影。虽然说BBC最近拍摄的电视剧版非常成功,但我们希望打造一改陈词老调的电影版。”
影片的两位制片人同乔·怀特见面,发现怀特对影片的设想完全符合他们的初衷。因为《傲慢与偏见》是享誉全世界的名著,所以他们没道理进行再创作,而是按照简·奥斯汀的最初意愿来拍摄。乔·怀特是一位非常注重浪漫的导演,他会用现代的方法进行演绎,而又不致推翻原著。导演乔·怀特坦率地说:“我从没读过《傲慢与偏见》,也没看过改编的电视剧。我的电视作品都是社会现实主义题材,所以我想我对《傲慢与偏见》怀有偏见,认为它很华丽。不过当我看到改编之后的剧本时,我着迷了,甚至最后难免落泪。我找来原著,发现简·奥斯汀的视角非常敏锐,对特定的社会人群很有研究,我认为她是英国第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在她那个年代,哥特文学非常流行,但她却远离主流,写下自己所了解的,从而开创了全新的文学类型。”怀特又补充说:“我非常兴奋能用新颖的方法来拍摄这个故事,我相信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我将它看作是英国的现实主义故事,而并非沿袭一贯的理想主义风格。我希望真实而粗犷地呈现《傲慢与偏见》,尽量真诚地表现人物。他们经历的情感就是年轻人的初恋,我正是因此而感动,并希望把这种感动传递给观众。”
因此,怀特及主创人员对18世纪末期的英国进行了广泛研究,他们的发现虽然有些并未体现在影片中,但对理解奥斯汀笔下的人物很有帮助。在改编过程中,编剧莫高琪非常注重简·奥斯汀笔下的对白,她说:“我其实是在梳理对白,你当然不能对奥斯汀热烈、美妙的对白进行再加工,我们保留了大部分,就像烹饪最好的原料一样。人们喜欢这本小说,熟悉其中的每个字,所以当发现对白有所出入,肯定会失望和不安。”怀特补充说:“在小说中,奥斯汀的人物非常有礼貌,他们总是等到别人说完话再开口。不过凭我的常识,这么一大家子人,又都是女孩,说话肯定会七嘴八舌,经常互相打断,所以我改动了班内特一家的交谈场景。” [1][1]
关于拍摄
电影制片方决定全部外景都在英国外景地拍摄。《傲慢与偏见》精心选取拍摄地,分布在斯坦福德、贝克威尔、海瑞瑟、洛斯莱之间,虽然有通过剧组改装的村庄,更多的是英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位于斯坦福德镇中心的圣乔治广场,剧组用了六周的时间把其改成村庄模样,成为影片中的梅瑞登村和女帽商店的所在。影片更多取景于英国的宏伟庄园。影片中凯瑟林夫人的罗辛斯庄园就是位于斯坦福德东南部的伯利庄园。制片人说:“这种规模的电影完全在外景地拍摄非比寻常,怀特是想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以让演员放松,并能充分感知周围的一切。”导演决定在拍摄中打破传统,他说:“我相信,在拍摄古装片时,很多人都依赖于当时的绘画作品,因为没有其他影像可参考。但在绘画中,一切都非常正式而冷静,那不是真实的生活。他们会用宽镜头来展现场景中的时代细节,我认为细节应该表现在微小的东西上,比如桌上的面包、花瓶里的鲜花等等。我看了一些奥斯汀的散文,从中对人物的形象略知一二,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我尽量切掉了马车的镜头,因为在现在的电影中,有人钻进汽车并开走的镜头没有什么趣味可言,而久远年代的马车也一样。古装片有很多固有元素,有些出现在本片中,有些没有,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提出置疑。”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