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儿家飞来个小洋妞6.3

(2009)

导演阐述 樊明仁 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但凡看过评剧电影《刘巧儿》,大都对刘巧儿为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留下很深的印象。殊不知,评剧电影《刘巧儿》的艺术原型——封芝琴,今天还健在于革命老区甘肃省华池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中,现在“刘巧儿”与小洋妞的故事以及相关的人物,情节、事件,就是我们影片中要讲述的全新的艺术形象。一、关于人物咋听咋看片名感觉是在讲述“刘巧儿”与小洋妞之间的任务矛盾纠葛,没错。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刘巧儿”奶奶和今天从美国来的小洋妞,都涉及到自主婚姻之大事。影片中将给予怎样的诠释呢?显然,“刘巧儿”奶奶的孙子——南梁,这个从大学毕业放弃分配到事业单位工作回到家乡创业的愣头小伙,将植根黄土高原的家乡与小洋妞的情感纠葛连在了一起。 1、注意:南梁,是革命老区的地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曾在这里担任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第一任主席。片中男主人公以南梁姓名称谓,则象征着成长起来的革命老区的新生代。这里我们明喻革命老区红色热土,推介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讴歌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自主创业面向新农村的人生选择。 2、跨国婚姻必然引起“刘巧儿”家庭中重要成员——南梁爹,这位守旧而倔强人物的激烈反对。再加之儿子放弃吃皇粮的铁饭碗,愈加使矛盾冲突白热化。不仅儿子反叛,就连平时乖乖女的南杏亦自作主张,悄悄承包了荒地,使家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年青一代的思维、做法,极大挑战了传统观念的南梁爹…… 3、南梁和姐姐南杏以及小洋妞到来的举动,得到村里小卖部卖香包专业户小姐妹华芝的支持,使得其父圆滑且老于世故的村长也不得不刮目相看这拨年轻人。带有极大极多信息量的香包商贩金胜昔的介入,把个窑洞村庄的烟云搅得袅袅缭绕…… 4、每个人物的出场均反衬出不同的信息,我们要紧紧盯住和捕捉住放射状、反射状的信息量,哪怕细微也要做足文章,让量变到质变相得益彰。二、关于特定环境与故事情节人物间的关系 1、简而言之,有什么样的地域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物和生活态度,以及文化经济状态,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准确捕捉并创造。 2、拍摄景地是陕甘边革命老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南梁,是黄土高原腹地,红色历史文化背景无疑将是影片创作的大背景。这里又是中华早期文明周先王农耕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黄土高原上的独特民居崖窑、地坑窑(又称下沉式窑洞),构成影片质朴的居住环境;这里的剪纸、香包、皮影等早已分别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通过故事、人物、情节主线上的香包(又称荷包),有机巧妙地将当代农民与世博会联系起来,显示着今天新农村的农民亦在世博会上唱响自己的新生活。三、关于影片风格样式影片确立为带有农村风俗风情的正剧。不乏带有喜剧色彩和喜剧元素,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展示和谐、和睦、轻松、诙谐、阳光之感。四、关于表演和语言及化服道 1、要求演员自觉地向生活靠近,再贴近,不矫情、不造作。不过分强调对白的地域方言,仅需要个别字眼有特点,但决不能强化影响视听或走极端。 2、现代农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环境、服装、道具色彩容易花哨、扎眼、跳跃,我们在把握质朴厚黄韵律基调的同时,个别场景的服装、道具、陈设则需要点缀、点睛,与影片轻松、温馨、阳光的风格相统一。五、关于摄影和同期录音以及音乐作曲 1、我想强调镜头语言内外部有机合理的调度,能运动一定动起来,杜绝沉闷。利用环境空间也好,利用角色行动也罢,最大限度地增强动感。同时强调两极镜头,视觉上给人以较强的冲击感,但比例上要适合数字电影视觉特征。 2、同期录音要千方百计克服现代新农村的多种噪声源。我强调对白必须清晰的前提下去追求其它声源及声音早些空间和艺术视听感。 3、强调作曲诙谐幽默特色,突出陇东独特音乐,把小洋妞学唱的乡村民歌处理的上口、悦耳,与剧情、人物紧贴紧凑。 4、认真挖掘一下甘肃陇东音乐、民歌、民谣以及《军民大生产》类似红歌,最大限度地在背景音乐中衬托使用,以增强影片纯朴厚重的历史民族感和民俗性,又不失蕴含代表先进文化的时代感。想要表现的内容太多太多,而承载的事情太重太重,我想强调尽量去收,让作品像黄土高原一般厚重敦实些;让作品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像地坑式窑洞一般深沉而含蓄些;让作品线条简洁、简单、淡定一般,轻松自如,显得自然些。拜托各位同仁,大家携手努力共同创作出一部富有西北陇东地域特色的上乘影片。 2009年7月于甘肃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