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 Mountains
(1986)
一九八二年,颜学恕拍完《丝路花雨》后,许多文艺界同行向他推荐《武则天》《秦始皇》《我的三十年》等历史题材的剧本,尽管他十分喜爱这类作品,但他忍痛暂时放弃了。他认为,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应该首先把创作激情放在对当代生活的深入思考上,把时代的要求和民族振兴的呼声生动地反映在银幕上。他十分热爱大西北,熟悉这里纯朴、善良的人民,决心拍一部充满“秦”味的西北山野风情影片。因此,他选中了小说《鸡窝洼的人家》。在构思剧本的日子里,颜学恕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商洛山区走山串户,采风观景,抓取了大量的来自生活的素材。在原作的基础上,他作了两处较大的修改。一是增加了禾禾放养柞蚕失败以后,内心十分忧伤痛苦,夜晚又回到秋绒家,希望做些让步取得离婚妻子的谅解和支持;二是删去了灰灰、禾禾两家言归于好,灰灰在事实面前彻底转变,把石磨从山坡滚进山沟的情节。这一增一删使全片更加生辉,前者使人感到变革时代,在困难和挫折中一个普通农民犹豫、徘徊的心理反应;后者则去掉了概念化的人为痕迹,使人感到合理可信。[1][1]
此片曾被通俗地称作一个“换老婆的故事”。颜学恕也明确指出:“《野山》这部影片本身非常富于情节魅力,如果无视这一点,硬要在‘非情节化’上去创新,那等于钻死胡同。”所以其影像叙事,一方面充分发挥故事的“情节魅力”[2][2],以两个家庭的分分合合作为叙事链条而引人入胜;但另一方面,它又跳出传统戏剧式电影的情节模式,避开过分渲染外在情节的矛盾冲突,而将矛盾冲突引入人物内心的变化,将故事情节打散,渗透到平平常常、朴朴实实的生活中去,而实现了真正的“去戏剧化”和“生活化”。
简朴妆容
颜学恕谈到本片在化妆上,只搞造型妆,不搞“美人妆”,还发明了一种“泥土化妆”法,这就是把筛子筛出的细细的尘土往演员身上酒,使他们脸上、身上经常蒙着一层灰尘,就像是常年滚在地里的农民。禾禾的演员根本没化妆,只将发型加以处理。其他演员的妆也很淡。而演员的服装,百分之九十是在当地集市上,从当地农民身上挑选来的。因为人工做旧衣服,即使经过茶水煮、碱水泡、石头磨,力气费了不少,但总显得不那么真。导演还说,生活永远是第一性的。艺术家的主观抒发,并不表现为银幕上的主观随意性,而必须让艺术与生活的逻辑合拍。作品当然要融入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但应尽量把它们藏得深一些,尽量做到不露痕迹。
同期录音
《野山》同期声带占成片镜头数的96%,成功率相当高,在当时国产片中属于领先水平。颜学恕之所以采用同期录音,是因为同期声是来自生活的声音,它真实、自然准确,与画面完全统一,声画结合水乳交融。此外,实际生活中的声音非常丰富,而在录音棚里进行后期录音却总是搞得过于干净,而且有些特殊的声音,后期录音无法逼真地模仿,在事过境迁后,再也找不回来。此外,同期录音要求演员在现场念台词时,音色,音调、语气都要非常准确,使现场录出的声音感觉与角色的情绪相一致。演员每天拍完戏回来,就赶紧听录音,发现了不足,第二天拍戏就及时加以纠正。它对演员的真实表演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