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恋6.5

Romance on Lushan Mountian

(1980)

编导的庐山情结 男女主选角一波三折

《庐山恋》的剧本是由九江话剧团的编剧毕必成于1979年创作的。毕必成是九江彭泽县人,小在庐山下长大,对庐山的山山水水很有当时上海《电影新作》编辑部约他到上多改一个剧本,借住在上影文学部招待所。期间,导演黄祖模来招待所看望正在创作《天云山传》的安徽作家鲁彦周,偶遇毕必成,便约他为自己写个本子。于是,毕必成只花了5天时司与出了《庐山恋》的初稿。在这一稿里,毕必成描写了一个海外姑娘与一个国内小伙子的爱情纠葛,巧妙地将庐山十二处优美风景串联在一起。黄祖模导演很喜欢这种“爱情+风光”的剧本结构,当时正赶上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波旅游热,上影厂同期的另一部电影《爱情啊,你姓什么》也采取的是这种样式。但为了通过厂领导的审查,黄导建议毕必成通过改变男女主人公的身份来升华一下影片的主题,于是女主角周筠就成了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而男主角耿桦则成了一名高干子弟,他们的父辈是当年黄埔军校的同学,后来在大革命的风暴中分道扬镳,成为战场上拼杀的敌手。经过一番波折,怀着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两位老相识在庐山相会,变冤家为亲家。周筠和耿桦更是欢天喜地,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黄埔军校生的二代,男女主角的年龄至少应该在30岁上下,而女主角长期生活在海外,外形和气质上一定要显得很洋气。黄导最初是按照这个方向来寻找演员的,经人推荐,他选中了33岁的江迅来扮演女一号周筠。江迅出生在上海,外形条件也十分出众,在试镜的时候,不论从什么角度拍,造型都很漂亮。上影的摄影大师黄绍芬也十分看好这位女演员,认定她以后会红起来。定下江迅后,黄导又从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找来了杨绍林饰演耿桦。杨绍林是上戏毕业的高材生,虽然只有28岁,但稳重老成,很有书生气质。不料,时任上影厂厂长徐桑楚在看了江迅的定妆照后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这位美女洋派有余,纯真不足,似乎更适合扮演交际花、阔太太一路角色。在他看来,周筠应该是一个天直单纯的阳光女孩,于是极力推荐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张瑜来扮演。张瑜是1974年被招进上影演员训练班的年轻演员,之前仅在《春苗》《青春》《啊!摇篮》等片中扮演过一些小角色,给人的感觉还是个小丫头,距离角色有比较大的距离。黄导同意把男女主角的年龄降下来,遂确定22岁的郭凯敏为耿桦的演员人选。

“银幕第一吻”与张瑜的时装秀

后来的观众们在银幕上看过太多的吻戏,但却很少能再有一吻,能像《庐山恋》那样触人心弦,很多人把《庐山恋》的那一吻称作是“中国银幕第一吻”。关于这一吻,郭凯敏分享了当时的现场情况:“亲脸的时候是因为拍之前,不知道这个消息传出去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以后,有一个记者躲老远,要拍当时现场的东西去发表。结果设施组的人把他逮住了,不让他拍,越不让他拍,围观的人就越多,这场戏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拍下来了。张瑜当时很紧张,所以一开始她吻错、吻偏了,拍了三条。我们俩没有谈过恋爱,要根据人物的角色走,现在来看还耐看,也不做作,挺好的。”

《庐山恋》在服装这方面在今天也毫不过时,在电影情节需要的情况下,展示了女主角的美,女主角每次出场都会换一身新衣服,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郭凯敏回忆道:“当时服装师金吉泰师傅特别有意思,他说导演,服装怎么弄啊?那时候对所谓的美国华侨没有概念,不知道华侨应该长什么样,第一是没有地方参考,第二是不敢参考。可是改革开放以后给了一个信号,我们要把这种好的文化吸引过来,正好改革开放前期深圳、广州出了很多全世界各地的服装,服装师拿了个大麻袋去买。黄祖模导演觉得,要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前提之下,进行中西文化的融合。”张瑜在电影中穿的一套套美丽衣服还有那一吻,都是超前于那个时代的,却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色彩缤纷生活的向往,人们虽然还没开始这么穿,但人们的心境其实已经到达了那种程度。[1][1]

经典爱情恋歌 《庐山恋》中的音乐

影片以《飞向远方的故乡》这样一首“借物喻人”的歌曲拉开的序幕,朱逢博的歌声引领观众进入庐山仙境般的画面。随后,影片通过相遇、相爱、分离、重逢和结合的情节链,展现了主人公们的爱情故事。影片中的音乐分为两类:电影歌曲和背景音乐,两者交融烘托,深化了人物内心世界,增强了影片的可视性和感染力。开场背景音乐带有甜美与忧伤,预示着故事的走向。在庐山和白鹿洞书院等古典诗意场景中,用古筝做的背景音乐,此时两人相知相爱,用“I love my motherland”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影片巧妙地插入了周筠与父亲在美国的思乡回忆,用木吉他演奏的背景音乐凸显了海外游子的情感。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周筠与耿桦的爱情也面临转折。耿桦被错判为反革命特务,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镜头不断在周筠的眼中和天空中切换, 急促的交响乐, 小提琴的主旋律加之长笛乐器的渲染, 让观众心潮起伏。这时画面中又一次响起了主题歌——《恋歌》, 凄婉忧伤的音乐伴着女主人公回到了美国。电影进行到46分30秒时, 周筠再次回到庐山。此时耿桦也获得了自由, 并考上了清华大学, 当他得知周筠也在庐山时欣喜若狂, 影片静静的画面, 没有任何背景音乐陪衬渲染, 直到他们在湖边相见时第三次响起了《恋歌》, 这时, 整部影片的情绪再次进入了高潮。就在周筠失望地准备再回美国的时候, 耿桦的父亲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并诚挚地邀请周筠的父亲回归祖国。这让周筠父女备受感动。影片结尾还是那首《飞向远方的故乡》, 现在看来, 这部电影的歌曲和背景音乐并不算复杂, 甚至很多时候电影画面中是没有音乐的, 但影片中简明的音乐主题, 实现了电影歌曲及背景音乐与整部电影的完美结合。这部带有改革开放印迹的国产影片,其歌曲及背景音乐,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羽翼和不尽的永恒记忆。[2][2]

摄影师单联国谈《庐山恋》拍摄心得

“去年夏天,导演黄祖模同志建议我看一下刚刚脱稿的《庐山恋》。一向见惯了充斥着说教的剧本,蓦然看到《庐山恋》,很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诚然,它不尽完善,情节过于单薄,有些地方经不起严格的推敲。但是,剧本非常巧妙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素材、新的人物、新的样式。黄祖模导演提出了创作设想:“从剧本到影片,艺术上总的要求可以概括为:‘雅、新、美’三个字。”雅,造型处理要格调雅致、不落俗套;新,艺术构思要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美,最终要达到人美、景美、情美的银幕效果。这些要求,可以说是《庐山恋》艺术处理的总纲,也是包括摄影在内的各个创作部门进行艺术构思的共同依据。根据导演的要求和启示,我极力揣摩着未来的《庐山恋》的模样。我想,它应该是一首诗,一首欢快、活跃、带点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诗,使人陶醉;它应该象一幅画,一幅清新、淡雅、描绘祖国旖旎风光的山水画,令人神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正是《庐山恋》应有的风格和特点。总起来说,影片的画面处理、镜头运动、光线处理、色彩处理,都要以“清新、淡雅、欢快、活跃”这八个字为依据。这些,也许可以说是《庐山恋》摄影的总体构思。

我在拍片子的时候,喜欢在“变化”这两个字上做文章。每个画面、每个场景、每种气氛,总希望要有所变化,换点花样,力求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当然,这种变化,应该以特定的内容为依据,统一在特定的风格样式之下,这是不言而喻的。《庐山恋》是风景抒情故事片,有景有情,讲的是一个近乎离奇的爱情故事。而气象万千的庐山风景和起伏跌宕的人物情绪,又为摄影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丰富的可变因素。在导演的支持下,我尝试着抓住“变化”做文章:气氛的渲染,场景的选择,拍摄角度的远近高低,画面安排的疏密虚实,镜头调度的动静疾徐,光线处理的明暗晴晦,色彩配置的浓淡素艳,都力求有大幅度的变化,想方设法增强画面内容的倩绪感染力。就拿空镜头来说,我们也是着眼于“变化”进行拍摄的。这次拍《庐山恋》,导演摆出了“避免四平八稳的“标准相”的要求。我们注意尽量摆脱“轴线”、“主要角度”之类的束缚,力求寻找最富有表现力的拍摄角度,只要有助于体现内容,哪怕拍背影也不忌讳。比如,周药接到父亲叫她速归的电报后,绝望地倒在床上的那场戏,在拍摄角度上我们作了大幅度的变化处理。先用颠倒的角度拍了周药淆然泪下的特写;再用两个大侧面的角度拍了周药痛苦绝望的脸;然后,又把摄影机架在灯板上,拍了一个周萄起身在屋内徘徊的高俯全景。这场戏,拍摄角度的大幅度起落,与人物情绪的内在节奏相吻合,有助于影片内容的体现。总之,根据我的体会,从特定的内容出发,追求拍摄角度的变化,切忌常人视点;要见人所未见,寻找最富于表现力的拍摄角度,或高或低,或侧或背,千万不要太正。这些,正是克服舞台化倾向,在画面处理上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重要途径。”[3][3]

《庐山恋》的深远影响 庐山电影院与庐山文旅热

1980年7月12日,本片在庐山牯岭东谷电影院举行了首映式,之后东谷电影院改名为庐山恋电影院,天从早到晚放映这部影片,"游庐山,看《庐山恋》“成为庐山多年来一个固定的旅游项目。据统计,从1980年到2012年,《庐山恋》已在这家电影院里放映了12000余场,其票价也从最初的三毛钱变成了今天的35元。2002年底,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受予《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该片还创造了"放映场次最多"、"用坏拷贝最多'、"单片放映时间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并且这些纪录天还在不断地长。走进影院大厅,如同进入了电影《庐山恋》的小型展览馆,入眼就是一整面墙的男女主人公的泳装剧照。一幅“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被裱好挂在进门的左手边,四面墙上展示了导演、编剧、主演等详细介绍。年代久远的录影带和老照片、用坏了的电影拷贝、原版剧本……沿墙的展柜里都是与影片有关的历史资料,不时有观众驻足观看。电影院经理钱一粟说,《庐山恋》1980年在全国公映,当年观影人数超1亿人次。在1981年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庐山恋》凭借观众的近百万张选票雄踞榜首,被评为最佳故事片。2002年,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吉尼斯世界纪录。截至目前,《庐山恋》已在这家电影院放映超过4万场,累计超过700万人次观影。“38年前票价是2毛钱一张,随着时代发展,慢慢地从1元、5元、8元、12元涨到了如今的35元一张。”在电影院售票34年的吴琼华说:“三十多年来,几乎所有观众看完电影后,都是笑眯眯地走出大门,我也很有成就感。”

有人前来是为了重温与怀旧。59岁的武汉居民董泽群说:“这部电影刚出来的时候我21岁,那时候娱乐活动不多,我反复看了很多遍,拍得很真实,我们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再看这部电影,实质上是看一段历史,在我心里没有电影能取代《庐山恋》。”还有人是为了电影慕名上山。“影片公映时还没我呢!当时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这一对恋人,这份感情很纯粹,尤其是女主角后来又回到庐山坚守这份感情。看了感觉满满的少女心。”1994年出生的安徽女生代旭挽着妈妈说:“三十多年前,妈妈像我这么大的时候看过这部电影,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这次专程为了看这部电影上山,顺便游览电影里的自然风光。”这部电影也启蒙了许多人的休闲消费观,同时也为庐山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曾亲历《庐山恋》拍摄工作的庐山学者王炳如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庐山接待的多以劳模疗养为主;1980年《庐山恋》上映的当年,庐山的游客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出现了罕见的游客无处可睡,只得露宿街心公园的情景。上庐山体会“庐山恋”成为青年们的时髦追求,许多人不远千里而来,有些人甚至自带干粮上山,就是为了模仿男女主角的造型,拍下几张游客照留念,实现他们对爱的憧憬、对美的追求。即便到了今天,对于许多来到庐山的游客来说,在庐山恋电影院看一场《庐山恋》,已成为必选项目。据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统计,平均每一万名来山游客中,有250人会观看这部电影。[4][4]



参考资料

  • [1] 1905电影网.郭凯敏:《庐山恋》这一吻到今天为止,都还耐看[EB/OL].2022/07/22.
  • [2] 李薇.经典爱情恋歌——1980年版《庐山恋》音乐艺术鉴赏[J].电影文学,2013,(10).
  • [3] 单联国.抓住“交化”做文章——《庐山恋》摄影心得[J].电影艺术,1981,(03).
  • [4] 新华网.一吻38年的“庐山恋歌”[EB/OL].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