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of China
(1935)
【技术规格】 摄制/洗印格式:35mm; 幕幅:1.37:1; 【摄制背景】 本片系于19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拍摄。 这一时期因当局电影审查的严厉镇压甚至迫害,包括导演费穆在内的诸多电影人不得不采取一种“坚决而又灵活”的创作策略,即坚决的抗日反帝态度,灵活、含蓄隐晦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电影语言探索。 如本片的主题表达看似与左翼电影意图传递的抗日救国理念无直接呼应、与现实无直接性观照,但其以回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方式,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宣扬,并以隐含的深层寓意传递其对民族危机的观照,体现出在彼时文化思潮中的独特选择与影像表达。 【电影音乐】 本片是一部无声对白的配音歌唱片。采取中国特有的民乐为电影配乐,使用了月琴、锣钹等民族乐器,其音色、曲调浓厚的民族韵味与电影所表现的传统主题充分契合。由郎毓秀演唱的主题曲《天伦歌》更是炙脍人口。 【拍摄】 本片由联华一厂动用全部人力资力而拍摄。 费穆导演以其独特的长镜头语言进行表现,同时到摄影师黄绍芬的帮助,精心设计画面构图。 【商业失败】 费穆导演在当时的“另类”现实观照与影像表达,大多叫好不叫座,《天伦》便又是一个例子。 影片质量虽高,但票房却低,使得联华公司1935年前后不景气的危机进一步加深。罗明佑的威信一落千丈,吴邦藩乘机掀起倒罗风潮,逼走罗明佑,改组联华影业公司,改变选片方针,全力投入有声对白片拍摄。此事件对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影响甚大。影片上映后,一位在华旅游的美国片商看中此片,经与联华影业公司商洽后,租片至美国,由好莱坞一家独立制片厂对其进行重新剪辑、配乐,全片由十四卷缩减为七卷。1936年6月,本片在洛杉矶等地公映,成为由美国商人主动购去并作公开放映的第一部中国电影。而得以保存下来的拷贝,是好莱坞版的《天伦》,并非费穆的原版。 与钟石根编写的《天伦》分幕剧本进行对比便可知本片被过度剪辑,导致情节难以连贯,其原版的悲剧性结局被好莱坞硬性剪辑成一个大团圆结局,令人难以接受。 原剧本的结尾是:孙儿玉堂为了医治重病的祖父礼庭,亏空孤儿院二百元,礼庭得悉后,指责玉堂的行为与土豪劣绅吸食民脂民膏来孝敬自己的父母没有两样。最后玉堂自首,礼庭在妻子、儿孙和众孤儿的默祷中含笑而逝。 美版《天伦》瑕疵颇多,主要体现在部分中英文字幕的错误。最大的纰漏在于,它把本来只是挂名以响应“新生活运动”的联华影业公司老板罗明佑当成了导演,而费穆反倒成了副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