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长6.0

Centurion

(2010)

历史遗留下来的谜团     由来自于英国的电影人尼尔·马歇尔(Neil Marshall)自编自导,《百夫长》讲述的是一个以罗马帝国为故事背景、充斥着征服与侵略的惊悚传奇……马歇尔是在位于英国的“哈德良长城”末端的一座城市里长大的,即位于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随后他又移居到了坎布里亚郡,在那里工作了很多年的时间。他回忆自己以前经常在与城墙平行的古老的罗马街道上行驶几个小时,那种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厚重感,几乎到了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程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曾经编导过《闪灵战士》(Dog Soldiers)和《黑暗侵袭》(The Descent)的马歇尔自然而然地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围绕着这样一个极其特殊的人为的史诗结构创建一个电影概念?他表示:“很多人都对我讲过‘第9军团’的传说,作为罗马最著名、战功最为显赫的一支军团,他们曾经行军进入苏格兰被薄雾笼罩的地界当中,然后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仅留下了一个无人能够解开的巨大谜团。我想说的是,谁会对这样一个话题不感兴趣呢?要知道那可是一整支罗马军团,进入苏格兰之后却突然之间人间蒸发了?每每提及这一部分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立刻就会钻进一大堆与超自然元素有关的画面,不过,我并不愿意以这种普通人没办法理解的方式去解释它。我想要知道的是,如果他们就这么不见了,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话,他们究竟可能经历过什么?”除此之外,由此衍生出来的故事背后,马歇尔还想知道另外两个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驱使着一个像罗马这样强大的帝国,建造了“哈德良长城”这种坚不可摧的巨大城墙?他们是不是在惧怕、防范着什么?     在尼尔·马歇尔的设想下,古老的皮克特部落不仅充满着神秘色彩,而且异常地强大,他确信他们曾经居住在古苏格兰的群山当中,很可能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伏击过“第9军团”……以此为基础,马歇尔开始不断地收集相关的素材,并设计出了一个相对应的电影概念,以一个来自于罗马军队的孤独的“百夫长”为中心展开故事内容,他应该是在一场入侵当中幸存下来的惟一一个人,如今却深陷在了敌人的阵营当中,努力地寻找回家的路。     对于经验异常丰富的制片人罗伯特·琼斯(Robert Jones)来说,他将《百夫长》看成了一部以人物来驱动故事的发展的电影作品,而非波澜壮阔的动作场面。显然,尼尔·马歇尔是在延续像《九怒汉》(Southern Comfort)和《启示录》(Apocalypto)这样的经典之作的灵魂与精神,同时也在向约翰·福特(John Ford)的那些西部骑兵电影致以最为崇高的敬意——只不过这里的骑兵变成了罗马人,美国土著阿帕契族则被皮克特人所取代。     将现代的电影流派安置在了一个古老的故事背景当中,势必会赋予《百夫长》一种极具标识意义的与众不同的特色,在影片中饰演了罗马战士伯瑟斯的大卫·莫瑞瑟(David Morrissey)解释道:“尼尔·马歇尔的剧本与其他同类型电影故事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与我之前读过的内容完全不一样……里面的动作场面和人物的对话,在推动情节的发展方面,只起到了非常小的作用,已然成了这个电影领域里的一个特例。”多米尼克·威斯特(Dominic West)的角色则是极富领袖魅力的率领第9军团的沃利勒斯将军,他接着说:“当我第一次读剧本的时候,就忍不住想到,这是我有史以来看到过的最生动、最鲜活、最具活力、最大胆的故事,我当时太激动了,都没办法找到确切的词语来形容它了。我觉得任何形式的评判,都会让它变得黯然失色,因为这里面不仅拥有着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场面,还包含了一大堆极具存在感的好角色。”     对《百夫长》最为简明扼要且一目了然的评价,来自于特效设计师保罗·霍伊特(Paul Hyett)的总结,他表示:“基本上而言,这就是一部以罗马帝国为背景的《虎胆龙威》(Die Hard)……对此我是持着坚定且毫不动摇的态度的,包括其他的工作人员在内,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设计蓝图和标准。而且在超过两个月的拍摄当中,我们需要共同抵御的是苏格兰异常恶劣且变幻无常的天气状况——始终被污泥和血浆包裹在其中,真是一个极度考验人的忍耐力的过程。”     至少,这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百夫长》势必会成为尼尔·马歇尔的电影生涯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标准,包括步调和节奏非常快的动作系列场景,还有得到了强烈的定义以及详细说明的角色,罗伯特·琼斯承认道:“从影片的一开始,你所见的全部都是鲜血喷涌的画面,而且数量会越来越多,在故事的高潮部分达到了一个令人战栗的顶点。” 让人血脉贲张的惊悚的动作场面     对于同时还担当了化妆工作的保罗·霍伊特来说,在《百夫长》中有如地狱般的战争里,如何在人的身体上塑造出极具真实效果的死亡与伤口,也就成了他需要处理的最艰难的技术方面的挑战。霍伊特至今还记得他拿到剧本的时候有多么地惊讶,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太多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他和他的特技小组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霍伊特说:“而且从量上来看,也是非常地壮观的……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一个单独的场景里都有需要我来完成的工作,比如说割断喉咙、削掉胳膊、斩首、脑袋被砍掉了一半、贯喉而出的箭头或者镶进脖子里的斧头,还有被火烧的人和被挤扁的人脑袋——简直就是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暴力行为在排着队地轮流出现。”     不仅如此,保罗·霍伊特还声明,他们在人造血浆的使用上也超出了极限,彻底地脱离了他预期的数字,霍伊特无奈地表示:“我们最开始的时候准备了差不多200升的人造血,而且觉得足够用了……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影片刚刚拍摄了一小半,我们能用的血浆就只剩下20几升了。”更别提影片在拍摄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的硅胶“替代品”了,包括人的肢体零件,还有一些需要做成残缺不全的样子的恐怖模型——这也就意味着霍伊特和他的工作小组每天都得工作到深夜,而他们的那量被戏谑为“死亡马车”的货车上,则装满了做的非常逼真的假人头、假尸体以及摞的很高的桶装人造血,霍伊特继续说:“有的时候,一个单一的镜头就需要使用掉我们1升的血浆,当我仔细计算了一下之后,马上开始有点头晕眼花的感觉了,要知道这些人造血,每1升就价值500英镑——不过我也深刻地了解到一个事实,《百夫长》是属于尼尔·马歇尔的战争史诗,所以在他眼里,多浪费点血浆不算什么。”     尼尔·马歇尔自己也承认,当故事发展到需要“放放血”的阶段时,他是不会犹豫或踌躇不前的,因为他正在拍摄的就是一部需要人砍人的电影作品,马歇尔说:“我的意思是,如果非要给这部《百夫长》下定义的话,那就是——极度残酷、极度野性、极度污秽。“ 选择在苏格兰过分阴郁的冬天拍摄这部影片,而且还得在群山环抱的崎岖环境里完成大量的特技工作,中间需要经历的障碍与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包括如何解决运输的问题,还得在不可逆转的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搭建复杂的场景地,确实需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具备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和毅力,尼尔·马歇尔说:“作为我们的设计师,保罗·霍伊特一直都了解故事的敏感度,而且总是会尽最大努力把这种感性的东西带到拍摄当中来……即使是在最为艰苦的环境里,霍伊特也一直秉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知道如何尽可能地提供最好的特技效果和视觉冲击力——我明白他在整个过程中承受的是什么样沉重的压力,因为对于他来说,这确实是一份异常辛苦的工作,因为他这一次不仅需要在半山腰完成以往只存在于摄影棚的电影弥补术,还不得不把这些以假乱真的尸体和成桶的血浆全部搬到山顶上来,因为我们决定在这里完成一些很有油画效果的砍头场景。天知道霍伊特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我只看到他赋予我的是所能想象得到的最完美的一切。”     确实,摆在保罗·霍伊特面前的,都是那种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场景,他举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工作,霍伊特形容道:“这一部分内容描述的是欧嘉·柯瑞兰寇(Olga Kurylenko)所饰演的皮克特族女战士艾坦正在斩下一名罗马士兵的首级……当艾坦在河水里砍掉别人的脑袋时,我们讨论的结果是用一个镜头包含这一系列动作,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身体模型,然后还得在脑袋飞离身体的时候让大量的鲜血喷射出来——可我们当时身处的是正在经历冰冻期的苏格兰,而拍摄这组场景的时候,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不得不站在两英尺深的水中,想象一下我们遭受的是什么样刺骨的寒冷吧。”     当保罗·霍伊特意识到自己即将面对的是繁重的特技工作时,他在影片正式开拍之前,就提前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当中,以确保到了拍摄现场时可以掌握最大程度的机动性。霍伊特和他的特技小组特别为主要的演员制作了特制的硅胶木偶,包括假脑袋……也对他们在影片中会受到的创伤做出了完美的临摹,等到必要的时候,就用以假乱真的木偶或头颅来代替——不过,相对戏份较少的演员,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毕竟这么做的成本和人工还是非常地高的。 恐怖片新贵试水历史题材   提起《百夫长》的导演和主演,任何一个似乎都可以成为对影片期待的理由,他们都不是主流名人,但是都凭借其个性的发展方向获得了稳定而忠诚的拥趸。2005年,一部名为《黑暗侵袭》的恐怖电影成为恐怖迷们当年热议的对像,而其导演尼尔·马歇尔也声名大振,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巧妙的将密室困境与血性恐怖风格融合,制造了充满悬念的紧张氛围,更有让影迷大呼过瘾的恐怖场面,而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入挖掘更是让本片在深度上跃上一个台阶,成为当年恐怖电影精品,而马歇尔也凭借本片夺得当年的英国独立电影最佳导演荣誉。其实,在三年前,尼尔·马歇尔就已经凭借一部恐怖电影《闪灵战士》(2002)赢得关注,在多个独立电影节上获奖,在《黑暗侵袭》之后,他继续着自己的恐怖电影之路,在2009年,跟着末日电影之风,也献上了自己的《世界末日》(2008),同样让恐怖电影迷看的大呼过瘾。而当人们开始将尼尔·马歇尔期待为新一代恐怖电影大师时,他却突然献上了根据历史疑案改编的《百夫长》,恐怖片大拿这次是转型?还是一次恐怖片长征路上的尝鲜?这无疑值得其影迷期待。 猛男悍女的强势对决   当2005年尼尔·马歇尔大红之时,迈克尔·法斯宾德还只能算个电视剧演员,但是在第二年,他便开始了向电影界的突破。在那部流淌着男性荷尔蒙的《300勇士》(2006)中,法斯宾德便是勇士中的一员,虽然不如杰拉德·巴特勒耀眼,但是他也抓住了这次机会,开始了自己在电影界的突破,并最终在《饥饿》(2008)中爆发。在反映北爱尔兰共和军领导人鲍比·桑兹狱中绝食经历的这部《饥饿》中,法斯宾德的表演堪称惊世骇俗,他为了演绎片中角色,节食减肥,乃至于精神长期处于游离状态,不过他的付出换来了影片的巨大成功,他的表演也获得了如潮的好评,并拿下了当年英国独立电影节、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欧洲电影奖、伦敦评论家电影奖等多个影帝称号,堪称当年欧洲最佳男演员。接着他再接再厉,凭借在电影《鱼缸》(2009)中与女友的女儿生情又懦弱逃避的有妇之夫角色,再次获得普遍性认可,几乎沿着前一年摘得影帝的轨迹,把英国独立电影节、芝加哥国际电影节、伦敦评论家电影奖等奖项的最佳男配角拿了个遍,而同年,又借《无耻混蛋》(2009)进一步在好莱坞立足,未来的演艺之路值得期待。在《百夫长》中,他将扮演那位奔跑求生并试图营救将军的昆图斯·迪亚斯,当然,他的任务并不轻松,他将面对来自欧嘉·柯瑞兰寇扮演的悍女艾泰恩的强力挑战,这位出生于乌克兰的女影星因为在《007:大破量子危机》(2008)扮演邦女郎而火速成为影坛亮点,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她的角色便是胸怀仇恨的复仇天使形象,此番再次扮演因为家族仇恨而与罗马人势不两立的强悍角色,想必在仇恨情绪中沉浸已久的柯瑞兰寇将给法斯宾德一些颜色看看。 一桩历史悬案的Cult解读   尼尔·马歇尔本次风格转换之作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一桩悬案,公元117年,罗马帝国常胜之师第九军团在入侵英伦之后,神秘覆灭,众说纷纭,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历史真实性难免受到审视。马歇尔则选取了其中较为主流的说法,即第九军团被当地原著皮克特人围剿,全军覆没。谈到这点,马歇尔表示,“(关于史实)这一切都需要一些妥协,我的意思是,我们并不是要完成一次完全的历史课程,而是拍出娱乐电影,讲一个故事。所以,操作上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特别在关于皮克特人的处理上,这种灵活性运用的更多,因为没有皮克特人的历史记录。这里历史上没有可以记录的语言,没有文字记载皮克特史。我们知道关于他们的各种传闻,但谁知道这是真的呢?所以,我从一个更实际的角度来看待他们,想象他们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   为拍摄本片,马歇尔将剧组人员拉到了3000英尺的高山,暴风雪和冰冻的河流都考验着参与人员的意志力。但是,马歇尔本人似乎对此并不在意,“整部电影的拍摄就是一场生理和心理的压榨,但是与此同时,在大雪、旋风、和几乎水平的暴雨中行进的感受,也令我非常享受。我不想完成一件太简单的事儿,对我的剧组同样如此。”   作为片中主演百夫长的迈克尔·法斯宾德,则将本片看的很“简单”,称之为一场“罗马追逐戏”,“你知道,我认为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暴力,《百夫长》就是一部追逐电影,一部基于罗马历史的追逐电影,你能感受到一个帝国步入衰亡的场面。”    或许马歇尔在恶劣环境下的“兴奋”和法斯宾德对本片“追逐”的解读都揭示了本片的本质,即它实际上还是一部保持马歇尔Cult风格的电影,历史事件只是个背景,从他对待皮克特人历史的处理就可以看出,而制造个人风格的暴力与速度场面才是他的兴致所在。本片的风格一如其过于作品,显的阴暗残酷,同样的,生存仍是片中的重要主题,一如《黑暗侵袭》中在黑洞寻觅生路的女孩们,在这部电影中,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皮克特人需要誓死保卫家园,而罗马人也需要为活下去战斗到底。正如马歇尔所说,“生存”对他来说,是影片中的关键词,为了生存,片中角色的个性都被最大程度的激活,每个人都想活下去,而表现求生状态下的人物情感和心理正是马歇尔的特长所在。扑朔迷离的历史,不断奔跑的紧张,血腥张扬的暴力,《300勇士》一般的画面质感,都透着让影迷期待的Cult气质,而同时也很可能在史实和风格间引发巨大争议,而对于“不想完成一件太简单的事儿”的马歇尔来说,这或许也是他乐于体验的。·正如导演尼尔·马歇尔所说,关于皮克特人的表现上,他采取了较大的灵活度,比如片中这些原著民并没有想象中的披着兽皮坦胸露乳,原因就在于电影拍摄的时候是18摄氏度的低温,为演员考虑,马歇尔也就自然的让皮克特人穿上了衣服。 ·在第九军团覆灭后,皮克特人也不断向南发动反攻,为了防止他们的入侵,罗马帝国筑起了著名的哈德良长城。不过,对于这与本片有些渊源的古迹,马歇尔虽然从小生长在哈德良长城的一端,却表示之前“从未看过关于罗马建造哈德良长城的任何资料,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建造它”,但是,他从小却对第九军团的故事颇为着迷。 ·关于第九军团的传奇,感兴趣的不只是马歇尔,就在2010年,一部同类题材的《失落的第九军团》也将上映。 ·本片已于2010年4月23日上映,从第一轮的媒体评论看,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给出了三分一下的评分,甚至有“陈词滥调”、“运动单车式的电影”这样的尖锐批评。而在烂番茄等网站也出现了毁誉参半的极端对立评价,Cult电影的命运常常如此,在拥趸和批判者间造成严重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