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to God
(2010)
本片小男主角田纳马奎尔三岁即对表演感兴趣,日后更在电视、电影界双双大放异彩。身兼导演、制片、编剧多职的大卫尼克森表示,本片故事灵感来自自己罹癌却未能战胜病魔的儿子,他为子奔波过程中,那些鼓舞过他的人,是他永志难忘的美好记忆。 信仰的力量 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本片导演大卫·尼克松眼中,这句话更应该修正成“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在日常的拍摄工作中,剧组成员每天都能感受到来自社区和周围人们的认可以及支持。这些人都是虔诚的信徒,他们每天都会来到剧组的拍摄地和成员们聊聊天,说说自己的信仰。这里面有教堂的牧师,有前NFL的运动员,还有正在和癌症斗争的病人,他们会与大卫·尼克松和帕特里克·道泰分享自己那些在信仰的召唤下鼓足勇气生活的经历。 “这是一种很棒的感觉,时时刻刻都会有人在祝福我们的电影”,大卫·尼克松说:“看到这些人在片场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我顿时就能感到一种信仰的力量从心底升起--这是拍摄其他电影时不可能有的感受。”除了导演之外,影片的摄影鲍勃·斯科特说:“这是与众不同的拍摄经历,一般的好莱坞导演会把时间视作生命,如果一天开工之后10分钟还没有拍摄一个镜头,那他肯定会发疯、会在片场大发雷霆。可是拍摄本片的时候,我们却很悠闲--和从别处赶来探望我们的市民聊聊天,说一说我们要拍摄的内容。如果不这样开始一天的工作的话,我会搞不清我这一天究竟要做什么的。当然,我也不认为我必须和每一个来到片场的信徒建立某种不可动摇的关系,但是有他们默默的支持,我会更加明白我拍摄的是什么,我会在每一个场景里倾注我自己更多的心血、投入更多的情感。同时,我也能更加理解信仰、上帝和福音书。” 影片在距离奥兰多20公里外的一个小镇上取景拍摄,剧组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常年充满了阳光、街道两边种植着整齐的橡树、有着典型的美国式的社区,最重要的是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有着本片中重要的道具--邮箱。在这样一个安静而祥和的地方,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内心的躁动和不安渐渐地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馨而温暖的感觉,在导演的眼中,这种感觉就是“家的感觉”。 为影片找一个家 有了合适的外景地还不可以,剧组的当务之急是找到一栋合适的房子,好在这里为八岁的泰勒·多尔蒂安一个家。几经辗转,剧制片人找到了一栋合适的房子。这栋房子在外观上和当地的其他房子没有太多的不同,但是在内部就大不一样了。当地的其他居民都喜欢自己改变房子的内部结构,打掉一面墙、隔出一间小房间之类的。可是这栋房子的主人却没有对房子进行任何结构上的改动。展示在加纳面前的是房子刚刚修建好时候的模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里的各种装饰、饰品、物件都有了历史,似乎每一件生活用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找到这样的“场景”,制片人当然兴奋不已,他当即就和房主贝蒂菲尔德签下了协议。随后影片的分镜头设计师加纳来到了这栋房子里,他要从这里开始打造整部影片。加纳说:“房子是最能反映家族变迁和故事的道具,这其中有着无穷的故事。只要拍摄的恰当,房子也会有生命。随后我们把房间内部做了一点修饰,以便方便我们拍摄。” 至于影片的另几个场景--邮局、医院,剧组则直接租用了当地的公共设施作为外景地。因为拍摄的是一部讲述宣传信仰的福音电影,邮局和医院的负责人不仅没有收取任何费用,而且还为剧组提供了不少帮助。大卫·尼克松说:“当地的这些政府官员、邮递员和医生们真的是太和善了,他们为我们的拍摄大开绿灯。不管我们在哪里拍摄影片都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免费使用的街道、免费的邮局和医院,甚至还有免费的医疗设施。”至于影片的群众演员,也都是从当地的居民里挑选的,尼克松说:“我不想去附近的制片厂找一些临时的演员过来演戏,要知道,当地的居民都很愿意参演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免费的演员,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和家长都会把自己的故事和心情带到这部电影里来,他们的加盟会让这部电影看起来更真切也更实在。同时泰勒o多尔蒂的生活也就变得更可信了。” 充满激情和感动的拍摄 为了让整个剧组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大卫·尼克松和帕特里克·道泰决定先拍摄影片的高潮部分,尼克松说:“这样做,可以尽快地让大家融为一体,也能让我尽快地了解剧组成员。拍摄了这部分之后,我了解到我的剧组是一个充满了创造力和激情的剧组,他们都是一些斗志昂扬的人,随时准备着工作,时时刻刻都是自信满满的,这点尤为难得。拍摄完这个场景之后,我便对整个剧组充满的信心,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团队,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其实,大卫·尼克松并不仅仅想拍摄一部福音电影,如果只是一部简单的福音电影的话,他完全可以不添加酗酒的邮递员在信件的感召之下重新走入生活正轨的情节。这一段是帕特里克·道泰自己添加上去的情节,在故事的原型中,并没有这么一个私拆信件的人物。不过,正是这个虚构的情节却成为了影片中最励志的部分。斯科特说:“为这部电影掌镜,我的最大的震撼就是我明白了尼克松为什么要在故事里加入一个邮递员的故事。这样拍,这就不再简简单单是一部福音电影了,在更大的层面和意义上,影片变成了一部励志片。他给影片带入了更加积极也是更加令人感怀的生活态度。而这些感触的来源依然是影片的主旨:信仰。泰勒·多尔蒂的故事会一直激励着我们勇敢并且充满感激地活下去。” 仅仅有了主旨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导演有相应的技巧和手段将主旨展现出来。幸运的是,大卫·尼克松就是这么一位“有办法”的导演。斯科特说:“有很多镜头,我自己搞不清该如何拍,也束手无策,最后都在尼克松的指导下变成了现实。尼克松是一个很讲究场面调度和视觉效果的导演,他给影片设计和不少复杂的摄影机的运动和复杂的剪辑。在我看来,尼克松是最有讲故事手段和高招的导演。每当要拍摄一个镜头的时候,他都会有与众不同的设计灵感和拍摄角度。按照他的构想拍摄出来的影片的确能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感觉。他拍摄影片的理念就是不论什么样的场景,都要拍出这个场景的感觉,都要拍出这个场景的灵魂。”`影片导演大卫·尼克松曾是另一部福音电影《消防员》的制作人。同样,他也是本片的制片人之一。 ·影片只用了6周时间就拍摄完毕。 ·影片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故事原型发生在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不过在创作的时候,电影工作者还是创造了虚构的人物,比如说那个酗酒的邮差,就是虚构出来的人物。 ·影片在佛罗里达的奥兰多拍摄,成本约为300万美元。在福音电影中,这算是一个不小的制作了。 ·为了感谢当地的儿童医院为影片提供的帮助,影片制片人答应带上医院里的小患者去迪士尼公园、环球电影公园和海洋世界这样的著名公园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