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Tears
(2010)
用苦涩凝结而成的“喜悦之泪”
演而优则导的米切尔·利希藤斯坦(Mitchell Lichtenstein)在2007年凭借着大银幕处女作《阴齿》(Teeth)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如今他又自编自导了这部讨论家庭伦理情感的剧情之作《喜悦之泪》,借机迈进更加讲究拍摄技巧的戏剧领域。在影片中饰演了詹妮的是帕克·波西(Parker Posey),与大多数在这个行业中拼搏的演员不太一样,波西无意成为那种好莱坞一线的大牌明星,所以她总是游离于主流电影世界的边缘地带,以无人能及的智慧巧妙地编织着属于自己的事业之路——以她的话说,就是要找到一个趋近于完美的办法,以非凡的电影语言去讲述挖掘人性的情感故事。
一直以来,帕克·波西所追求的都是一种极具权威性的讲故事体系,所以她总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风险更大一些的小众电影上……刚刚迈进40岁大关,能够归类在波西名下的电影作品却已经超出了50部,她曾经出演过的几个最值得纪念的角色都展示出了一种不多见的情感张力,大多数都是那种动态效果十足又满是矛盾与冲突的女性形象,比如说她的转型之作《派对女孩》(Party Girl),她的角色是一个生活在纽约、不择手段的20岁出头的姑娘;然后是2000年的《爱犬大赛》(Best in Show),波西又变身成为一个神经异常紧张的狗主人;还有那部倍受争议的艺术电影《Yes之屋》(The House of Yes),里面探讨的都是一些与乱伦的道德底线有关的话题——除此之外,她还零星地出现在像《惊声尖叫3》(Scream 3)、《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和《超人归来》(Superman Returns)这样的票房大制作当中,只不过出演的都是一些让人很难记得住的小角色。
到了这部讨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影片《喜悦之泪》,帕克·波西饰演的是年龄小一些的妹妹詹妮,她习惯于活在一个自己幻想出来的理想世界当中,逃避现实已经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她关心自己似乎比关心她那境况不佳的父亲更多一些。至于黛咪·摩尔(Demi Moore)的角色则是更负责任的姐姐劳拉,她在整个家庭中占据的是绝对的支配权……从一开始,波西就清楚的意识到,这样一部围绕着家庭关系展开的电影作品,很容易就会让人沉迷于一个多愁善感的境界当中。影片成功地描述出了一个非传统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正在面对的现状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更加现实、更加讨喜的讲述风格,使得人们的心情在类似的喜怒无常中一路起起伏伏,最终发展成的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
在帕克·波西看来,诠释一个像詹妮这种习惯性地逃避现实的女性角色,需要面对的挑战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波西说:“确实,我很少有机会尝试类似的表演机会,这也和现在的电影工业的发展趋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因为如今的故事结构越来越直白、明确,很少会在内容中安插峰回路转的潜在线索,缺少了一层神秘感……但是《喜悦之泪》却凝结出了一种独特的电影声音,包括里面的人物所具备的那种极具趣味性的心理,直接深入到人们的灵魂深处,全部关乎的是一些与家庭、生活有关的个人经历。我饰演的詹妮已经达到了一种无法言明的情感状态当中,她完全活在了一个想象的世界里,借此来逃避生活中的残酷,她是那种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的人,哪怕只是轻微的风吹草动,也有可能让她完全缩进自己的世界中,不再轻易露头。”
米切尔·利希藤斯坦曾经与帕克·波西一起对詹妮进行过彻底地分析,继而发现这是一个无法一概而论的特殊角色,波西说:“最开始的时候,我确实对这种没有定论的情况感到有点措手不及,因为利希藤斯坦明确向我表示,詹妮应该属于那种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物类型——在我看来,这真的很容易引起相应的恐慌情绪,因为你面对的是那种对自己完全没有概念的角色,你又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对其进行剖析呢?随着故事的发展,你会看到詹妮的意志力越来越消沉,似乎彻底地被存在于她脑子里的想象力给层层地包裹起来,蜷缩在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当中,对任何人的话都是充耳不闻。事实上,在诠释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我真的有一种彻底迷失的无助感……所以,《喜悦之泪》给我制造了许多表演方面的障碍,而其中最难以跨越的就是如何从中辨别出一条清晰的人物主线,先是摆正自己角色的位置,然后是她在整个故事发展中可能会起到的促进作用。”
浓浓的姐妹情
虽然有着很多难以掩饰的缺陷,帕克·波西仍然觉得詹妮是一个非常值得同情的女人,她解释道:“我当然很同情她,因为从詹妮的身上,我看到了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正在或可能面临的问题,我们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事,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懂得如何简单地处理这些麻烦,然后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不愿面对现实。”
除去与家庭有关元素,《喜悦之泪》描述的最多的就是姐妹之间的那种特殊的维系和情谊,帕克·波西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劳拉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她必须要保护妹妹不受外界的烦扰和侵害,尤其是不能让她知道这个家里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选择用美丽的谎言为她编织出一个看起来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劳拉这么做的初衷确实是为了保护妹妹——也许正是因为劳拉不分青红皂白的控制态度,才造就了詹妮现在这种总是没办法看清事物本质的心态,即使劳拉已经将她们父亲状况明确地对她说明了,可是詹妮仍然因为太过于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无法察觉到真相。”
《喜悦之泪》还呈现出了一个由不断地否定所构架出来的想象世界,帕克·波西承认道:“人也可以靠着一种无意识的拒绝心理而活下去,这正是詹妮一直在做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她的这种行为应该属于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她需要不断的有人告诉她应该怎么做,这也是为什么她事事都喜欢按照姐姐的安排做的原因,一遇到什么事,就习惯性的依靠在姐姐的怀抱中——不过,詹妮渴望了解真相,包括她的家庭和亲人身上发生的一切,有的人就是这样,他们会受到那些愿意照顾自己的人的吸引,这是一种心理方面的需求。到了这部影片,我们看到的是沟通或交流的匮乏,不仅造成了某些想法的错位,而且还遗留了太多未说出口的事实。”
影片开始的一组场景,就充分展示了詹妮和劳拉这对姐妹的某些性格特征,这一部分讲述的是詹妮打电话给她的姐姐,说自己不能去拜访她们生病的父亲了,因为她要上街购物——在帕克·波西看来,这些内容生动地说明了詹妮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现状,她表示:“我、黛咪·摩尔以及编剧兼导演米切尔·利希藤斯坦就这部分进行了详细地讨论……本来,无所事事的詹妮很容易就能立刻赶到机场,可是她却为了给自己买一双价值2000美金的靴子而耽搁了,她把这样的行为当成了一种情感方面的武装,甚至认为只要买到了这双靴子,自己就能受到它们的保护,安然无恙了。2000美金是她仅有的钱,可是她仍然毫不犹豫地买下了鞋,这种所谓的保护,完全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根本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没办法学会如何处理年龄慢慢变老的问题的,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靠自己来慢慢接受现状,而女人在这方面的接受度上,显然要比男人低很多,帕克·波西说:“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我也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和影响,因为以前的我从没有考虑过‘变老’的可能性,尤其与雷普·汤恩(Rip Torn)的合作更是让我感触良多。我希望随着我们慢慢变老,我们能够拥有的是更加美好的人际关系,因为时间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智慧,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洗尽铅华的我们更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过,就美国的文化体系看来,在对待老人的时候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对此我感到很悲哀。我喜欢和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待在一起,这样的人拥有的是更多的价值体现,同时他们并没有丧失社会的归属感,他们愿意和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经验。”
米切尔·利希藤斯坦在描述女性角色时所采用的一些手段,也给帕克·波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说:“一般说来,男导演总是喜欢将女性角色当成一部影片的基本元素,但是却不会让她们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像利希藤斯坦这种完全坦露出自己的心声的情况,确实是非常地罕见的,要知道,在现在的电影工业里,专门描述人性的作品是越来越少,更何况是这种与女性心理有关的,因为这类影片是很难在商业化的战场上找到立足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