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 John of Las Vegas
(2009)
自学成才的电影之路
《赌城圣约翰》由第一次做电影人的休·罗兹(Hue Rhodes)自编自导……在与独立电影有关的世界里,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独一无二的故事,比如说发生在罗兹身上的这起特例,就有着几许宿命的味道夹杂在其中——要知道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时候,他还做着枯燥的技术工作呢,后来他决定用自己的双手来掌握命运,开始追求他的梦想。打从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起,罗兹就是一个电影迷,所以他选择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这个领域里,无所畏惧地投身到了一个相对陌生却又异常地感兴趣的世界里。如今,他的处女作在各大电影节巡演了一番之后,终于得到了于2010年年初登陆院线的机会。
对于休·罗兹来说,这一次在独立制作中的电影之旅,拥有的是一种独特到不可思议的真实感受,而他一路走来需要迎接的是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这么多年来社会媒体对娱乐行业潜在的影响力,以及这位非常有才华的电影新人可能掌握得住的未来……罗兹说:“在进入电影工业之前,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的普通的美国人,我以前的工作是一位电脑工程师,曾经参与过很多网络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我想正是由于我成长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而电影是其中最具有魔幻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不难想象我为什么会成为其中的跟风者之一。事实上,我从没想过自己竟然会有立志做电影人的一天,因为直到29岁的时候,我仍然不知道电影放完之后,那些滚动出现的字幕代表着什么意思。但是我喜欢电影,凭借着一股热情和冲动,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个银色的世界当中。我曾经做过管理在线音乐和视频的工作,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与媒体有关的领域的,同时也了解了一家电影公司是如何运作、一部电影作品又是如何投资和得到预算的——于是,我脑子里产生了想要自己制作影片的想法,即使我并不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但是对于一个电影门外汉来说,想要步入这个行业简直比登天还难,休·罗兹承认道:“那个时候我真的变成了无业游民,所以我有的是时间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我还曾一度痴迷于制作幻灯片……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想法,当时的念头就是要给自己重新选择一条路,至少是那种我愿意花掉毕生的精力去倾注的事业,而我在电影的世界中,寻觅到了真正的热情和难以抑制的快乐,并第一次有了想要创作点什么的欲望。不过我什么都不懂,只能去书店买一些相关的教材,直到后来进入网站做一些临时工作,才终于有了一点眉目和方向。”
随后,休·罗兹就展开了异常曲折的“求学”之旅,他决定去那种社区学院进行进修,罗兹说:“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找遍了我能找到的所有社区学院,上了所有与电影拍摄有关的课程,从如何进行分镜创作到摄影,以及任何他们能够提供的相关知识……而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摄影、胶片原理、分镜创作和剪辑,随后我就制作了一部纪录片,我发现自己真的非常擅长做这些。后来我又制作了另外一部短片,总是觉得哪里不太理想,却又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于是我拼命地寻找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我想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下定了搞电影制作的决心的。那个时候我30岁,当我发现‘自学’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求的时候,我向电影学校递交了一份入学申请,还附上了我拍好的那部纪录片——我是在电影学校里创作出了《赌城圣约翰》的剧本的。”
包罗万象的独立电影
休·罗兹是在2005年夏天完成的剧本工作,那个时候他还是电影学校的在读生。不过,直到2008年5月末,《赌城圣约翰》才正式进入了制作流程,在参与了大大小小多个电影节的展映之后,终于得到了一个亮相大银幕的机会。毫无疑问的是,罗兹集结起来的是一批非常优秀且有天分的卡司阵容,其中还包括了像史蒂夫·布西密(Steve Buscemi)、彼特·丁拉基(Peter Dinklage)和埃曼纽尔·施莱琪(Emmanuelle Chriqui)这种在电影工业中耳熟能详的名字,罗兹说:“我觉得在制作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们进入的是一个非常有机的建制体系,虽然我不想让别人觉得我这个人有点油腔滑调,但我真的应该声明一下,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赌城圣约翰》在以它自己的方式慢慢具备了形体……我还在电影学校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位经纪人,我们两个人分头联系了每一个我们能够想到的经纪公司,可是却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后来,我把剧本交给了一名专门处理版权纠纷的律师,然后由他又交给了一个他认识的朋友,如此辗转反侧,终于到了布西密的经纪人手中。没过多久,我的经纪人就收到了电话,对方询问我们,‘你觉得布西密饰演约翰如何?’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意识到了这个故事显然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演员人选——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在我看来,电影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组成,当然,有的时候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对于休·罗兹来说,刚刚涉足电影行业就要同时承担编剧和导演的重要工作,每天需要面对的都是陌生且不同的挑战,罗兹说:“我觉得这其中最难以捉摸的,就是如何对那些不可抗力元素的把握和全权负责……事实上,总结过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预算,那么我该怎么样?除了资金的问题,我还一直害怕时间不够用、表演不到位,我甚至担心演员根本就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如今看来,这些都是压力制造出来的焦躁情绪,但那个时候的大环境真的是没办法让人不担心。比如说饰演了喜欢裸奔的奈德的蒂姆·布雷克·尼尔森(Tim Blake Nelson),他的行程排得非常地满,我记得拍摄他参与的场景时,他于当天早上飞抵新墨西哥州,然后在酒店稍稍休息了一下就赶到片场,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拍完了自己所有在沙漠中的戏份,然后于第二天早上又跳上了返程的飞机。如此算来,我们接触的时间连24小时都不到,他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演员,可是我却是一个电影新手,所以我们不得不寻找一个合适的沟通方式,就这部影片和他的角色达成基本的共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得去尝试,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富余的时间去犯错,我作为一个导演,自然应该负起这个责任。”
很快,面对电影制作的繁杂的流程与琐碎的细节,休·罗兹也开始从手忙脚乱变得淡定从容,他表示:“我很庆幸自己选择的是一部独立电影,因为当你适应了这一切之后,就会发现情况是在往好的一方面发展……总之凡事都得有一段调整的时期,当我刚开始影片的拍摄工作时,感觉上不是很舒服,满眼都是人在走来走去。因为我们没有导演助理,所以后勤方面也由我来负责,最后我发现自己连灯光都得看着,反正那段时间的调整还是非常地艰难的。”
在影片展映的过程中,休·罗兹也让自己藏身于观众席里,现场体会一下观影的气氛,罗兹承认道:“那是我曾经有过的最奇妙的体会,我看到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他们肯定度过的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我还记得在丹佛电影节上,我们的影片是最后一个晚上最后一个上映的,电影节的总指挥找到我,一脸的难以置信,她对我说电影票竟然都卖光了……我想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得到的最大限度的肯定,也代表着观众对影片的满意程度。”
通观影片的整个制作过程,休·罗兹觉得自己确实是在超现实主义的梦幻中度过的,他继续说:“我们甚至还在影片中让一个人的身体着了火……当然,这一部分是由专业的替身演员完成的,我觉得这一切实在是太过不可思议了。拍摄的时候,他不仅全副武装,脑袋上还戴着氧气罩,所以他几乎听不到你说话,你得用手提式扩音器向他大叫才行。他身边至少分布了10个专业的人士,以防出现预期之外的情况好施以援手——虽然拍出来的效果非常好,但在现场的时候还是挺吓人的,我也怕出现纰漏,导致人员的受伤。我记得当我看到火着起来的时候,还扭过头对旁边的人说,‘什么样的混蛋才会写得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哦,不对,那是我写的。’感觉实在是太疯狂了,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就连休·罗兹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竟然真的能够达成所愿,站在了这个他祈盼许久的电影舞台上,罗兹说:“我对此感到非常地兴奋,我知道在独立电影的世界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地方,但对大多数像我一样没什么背景和来历的电影人,却是一个真正的机会,算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已经是很难得了,至少帮助很多人实现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