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写手6.1

The Ghost Writer

(2010)

在重重矛盾中力挽狂澜 《影子写手》改编自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创作的小说《幽灵》(The Ghost),由倍受争议的电影人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担任了编剧和执导工作……对于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来说,他将在2010年2月度过一段忙碌又有趣的时光,先是在奇幻冒险动作片《珀西·杰克逊和闪电窃贼》(Percy Jackson & the Olympians: The Lightning Thief)中饰演了一个造型邋遢的胡子男,被他自己戏谑为“马屁股”,随后又在更加小众、更富有争议性的惊悚作品《影子写手》中出演了陷入到重重麻烦中的前英国首相亚当·朗,势必会凭借着这部影片给纯艺术的殿堂带来不小的冲击。虽然在影片的后期制作接近完成的时候,波兰斯基因为1978年的一项指控而在瑞士被捕,他被控猥亵少女,却在宣判正式下达之前,逃往美国——最终,波兰斯基是在一种软禁的情况下为《影子写手》做好了最后的收尾工作的。 皮尔斯·布鲁斯南至今还记得,当他第一次收到与《影子写手》有关的信息时,自己还身在伦敦,正在为歌舞片《妈妈咪呀!》(Mamma Mia!)做一些类似于补拍这样零碎的表演工作,不是很忙,却也没办法彻底地抽身,布鲁斯南回忆道:“我的经纪人突然找到我,对我说,‘罗曼·波兰斯基想跟你见见面,他正打算制作一部电影作品,想看看你是否有兴趣。’我感到非常地兴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然后在周末来临的时候,登上了开往巴黎的火车……我于周六早上到达巴黎,和波兰斯基共进了午餐,我们简要地讨论了影片的内容,而且明确了一个出发点。虽然波兰斯基安排给我的角色是英国的前首相,但是他无意让我弄出一个大银幕上的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所以我们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清楚,至少不能留下任何供人非议的把柄,毕竟我们想要制作的是一部政治惊悚片,是一个很容易生出敏感情绪的故事领域。” 事实上,罗曼·波兰斯基早在创作《影子写手》的剧本时,就已经知道皮尔斯·布鲁斯南是他所能找到的最适合的人选了,没想到他对这个故事也生出了很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他们的会面,是在一种达成了共识的前提下完成的,布鲁斯南说:“我和波兰斯基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我们谈话的范围从电影扩大到了生活,甚至还谈及了生命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悲哀与痛苦……我们稍稍说到了他那被邪教残忍地谋杀的妻子莎朗·塔特(Sharon Tate),我能从他深邃的眼睛中看出来,这仍然是他最深沉的记忆与心痛。我们进行的是一场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对话,我们不但讨论了电影,还包括制作流程的一些问题,以及这个行业所面对的经济前景,然后是政治论题,最后又归总到了旅行与食物上,我们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我想我们都被对方的人格魅力给深深地吸引住了。直到我坐上了返程的列车,我才猛然惊醒,‘天,他还没有明确地告诉我是否由我来出演这个角色呢,也许他已经改变了他的主意。’我至今记得,以前合作过的一位导演曾对我说过,作为一个演员,永远都不要回头张望,你要时刻做好准备,因为你可能正在接受某一个人的检验——不管你拿了多少个奥斯卡奖,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但是,我和波兰斯基相处得真的是非常地融洽,然后,我再也没见过他,直到影片正式开拍的第一天,我们才又在柏林重逢。” 在看过了原版小说之后,皮尔斯·布鲁斯南对里面的内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也意识到,自己需要塑造出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英国首相的形象,而且是在无需影射任何真实存在过的人物的基础上,布鲁斯南承认道:“虽然就这一方面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我需要在影片中描述的毕竟是一个前国家领导人,所以我还是特别地观察了一些像托尼·布莱尔和英国保守党领导人大卫·卡梅隆(David Cameron)这样的知名政客,至于其他的,就只能靠我自己的想象力了——我总是忍不住想,如果我是英国首相的话,首先我得成为一个伟大的伪装者,至少得是一位伟大的表演家。围绕着这样一个男人所引发的充满争论的漩涡和危机,包括他生命中和政治生涯里的虚伪和掩饰,都时刻吸引着我,让我深深地为之着迷。” 不一样的前英国首相 早在2003年的时候,英国演员麦克·辛(Michael Sheen)就已经在电视电影《君子协定》(The Deal)中成功地塑造了托尼·布莱尔在大银幕上的“分身”了,所以皮尔斯·布鲁斯南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不会重复别人开创出来的已经过时的表演路数,他表示:“我和罗曼·波兰斯基都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实可信的前领导人形象,同时你又不会联想到任何已知的政客身上——在就亚当来说,你能从这个人物身上感受到极具讽刺意味的真实感,同时又混杂了一种幽默气息,而且我愿意相信,这个男人身上还残留着一些良知的余味,即使他不得不生活在一种虚伪的表象之下。亚当了解自己的生活,他也知道,如果没有他的妻子,他就等同于彻底地失败了。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生命中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太少了,一切都已经被安排妥当,才造成他习惯性地在别人面前戴上假面具。当我彻底地了解了这个角色之后,自然地就迸发出了一种表演状态,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茫然的男人,他是一个必须展示出超凡的领袖魅力、不得不受大家爱戴的政客,虽然他处处表现出一种睿智的沉稳,其实他对如何治理一个国家根本就没有任何想法,换句话说,他是一个受人操控的傀儡、一颗棋子。” 不难看出,《影子写手》带有明显的老式好莱坞剧情片的画面风格,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喜怒无常的闷闷不乐,对焦在的却是与当代的政治起伏有关的话题。由于影片的内容始终处在一种阴郁的戏剧色彩当中,令皮尔斯·布鲁斯南在片场上就感受到了无形的压迫感与紧绷的情绪,他说:“罗曼·波兰斯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自然会将自己有过的体会和感受尽数地融入到故事里,不管他是以男人、电影人还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的身份,都带有一种明显的可触知感,占据的是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从影片的成分、类型和节奏分析,波兰斯基确实对老式的电影手段表现出了明显的崇尚之情,比如说上世纪70年代——他已经有超过10年的时间不曾涉足惊悚片的领域了,尤其是这种政治类的悬疑作品,更是第一次尝试,却出乎意料地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另类的美感。” 皮尔斯·布鲁斯南所阐述的一切,都将在镜头前得到更加明显的展示甚至是延伸,那是一种极有幽闭恐惧风格的神经性压抑。本来,海岛的优美环境,不管是对影片中的人物还是对观众来说,都应该属于一种愉快的视觉享受,可是进入了罗曼·波兰斯基的想象力,他就是有办法制造出一种极富颠覆性的压迫感,布鲁斯南说:“作为一名来自于欧洲的电影导演,波兰斯基太了解自己想通过一部电影作品达成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或是效果了。而且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一名真正的演员——在他所构思出来的电影世界当中,他知道应该如何演绎,继而获得他设想中的一切。也许生活中的波兰斯基,是一个需要背负太多痛苦的男人,但在我看来,至少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他是快乐的……就我这样的演员来说,波兰斯基是我所能想象得到的最好的导演合作伙伴。” 就在《影子写手》所有的制作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时,却因为罗曼·波兰斯基在瑞士的意外被捕而陷入了尴尬的停滞当中,不过皮尔斯·布鲁斯南显然对此并不是很担心,他解释道:“说实话,波兰斯基被捕的消息确实把我吓了一大跳,不过我从不担心这个意外会对影片产生任何程度的影响。反之,随着这次合作,我已经和波兰斯基发展成了好朋友,所以我更关系的是因为麻烦而缠身的他……像所有人一样,我期待着一切都能顺利地画上句点,可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我认为这中间肯定是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我相信波兰斯基最终一定能够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虽然我不得不承认,这确实为影片蒙上了一层很有争议性的‘外衣’,但我想说的是,这不是它被制作出来的最终目的——所以实在是没什么讨论的必要,等时间到了,一切自然会有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