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上的死亡6.0

Death at a Funeral

(2010)

从生活中来的剧本   所有看过原版《葬礼上的死亡》的人,都会记忆犹新。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拿葬礼开涮的影片;更重要的是,在这部电影里编剧迪恩·克雷格融进了自己诸多的情感。也难怪,在影片的结尾,当主角读出写给父亲的悼词的时候,电影内的角色和电影外的观众都会被感动,其实这段悼词抖出了影片的最大的包袱,也让影片达到了情感的爆发点。   谈及这个剧本,迪恩·克雷格说:“这个故事来自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是在几年前,我祖父的葬礼上。本来,那是悲恸的一天,可是由于久不见面的亲戚挨个来到葬礼现场后,气氛就改变了。本来是对逝者的追忆,后来却演变成了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本来是严肃的事情,后来却让活着的人不欢而散。所有事件的‘肇事者’就是躺在棺材里的祖父。活人被一个已经死去的人的生前事搞得上蹿下跳,一切的事情都因死人而起,最后也都因为死人的下葬才消停。所以我用了一个比较奇怪的标题--葬礼上的死亡,我们的家人其实只是在生理上失去的生命,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他的葬礼才是他生命最辉煌的时刻。在葬礼的现场体会到这些我,才能理解到生命的可贵,也才能理解到活着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了这些切实的感受,剧本里的那些人物才会有血有肉、才会鲜活起来。其实,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怎么样认认真真地按照自己的希望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翻拍的动力   在传统文化中,葬礼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很少有喜剧敢于用葬礼作为自己的故事主体,电影中也绝少会展示嘻嘻哈哈的葬礼。虽然原版的英国电影非常成功,而且在这之前还有《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这样的先例,但对于美国版导演尼尔·拉布特而言,翻拍就在2007年上映的一部英语片,还是需要胆量的。   尼尔·拉布特说:“我当时看了原版的电影之后就非常喜欢,里面有一些非常英国化的表达。电影中的人物和他们各自的境遇都让我觉得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影片,剧本也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剧本。我当时就觉得,这样的故事,更应该发生在美国。因为剧中家庭成员的那些疏离和隔阂在美国更为常见。换句话说,美国人在家庭观念上臂英国人更淡薄、更无所谓、也更疏远,所以我就动了要把这个电影搬来美国的想法--这也成了我翻拍这部电影的最大的动力。在构思的过程中,我想制片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要由黑人演员来扮演影片中的大部分角色,因为英国人的话痨是出了名的,一个白人操着一口英式英语说上半天一点也不会让人生厌,但如果是一堆美国人,围在一个死人边上叽叽喳喳地说上两个小时,你肯定是受不了的。所以,我就有了组一个黑人班底的想法,因为黑人说英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非常不一样,而且他们并不像白人那么忌讳死亡和葬礼。” 黑人班底   相比较起原版影片一水的英伦名角的班底来说,美版《葬礼上的死亡》的明星可谓少了许多。在影片中担纲主角的克里斯·洛克近几年来大银幕成绩惨淡;另一位主演马丁·劳伦斯的职业生涯也很类似,几部惨败的下三路喜剧惨败之后,他也不得不改换戏路,转而来到了《葬礼上的死亡》剧组,尝试着拍摄一部“正常”的喜剧。倒是影片中不起眼的另外两个主角更具人气:由于《我为喜剧狂》走红银幕的崔西·摩根和主演了《星际迷航》以及《阿凡达》的佐伊·索尔达娜。   谈及影片的卡司,尼尔·拉布特还是很满意的,他说:“我不看重演员是不是有太大的名气,因为我原来拍摄独立影片的时候,经常会使用一些业余演员。和那时候相比,能有这些有经验的职业演员来拍戏,我已经感觉是今非昔比了,根本不会去抱怨少了几个明星之类的。”而面对着这样一个故事,几位主演也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克里斯·洛克说:“我很早之前就期望能出演这么一部严肃的喜剧片,在我眼中,它就像是一部诉说家族成员各自生活的影片一样。”而马丁·劳伦斯则表示说,自己来到剧组,完全是因为他想出演一部以语言风格取胜的喜剧。他说:“很多时间以来,喜剧电影都忽视了自己的语言色彩和自己的情感。很多电影都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的,根本不能让你发自内心地笑和发自内心的哭。而且,这些喜剧片往往都会忽视用正规的语言去制造笑料。所以,我就来出演了这么一部正规的传统的喜剧,相信影片中的真挚的情感是能打动观众的。” ·本片翻拍自2007年大受好评的英国同名影片《葬礼上的死亡》。 ·本片的剧本同原版一样,都是出自迪恩·克雷格之手,导演尼尔·拉布特在拍摄的时候加上了一点“黑人化”的元素。 ·迪恩·克雷格还是本片的制片人之一。 ·本片的主角基本都是黑人,不过那个无意中误食了迷幻药的角色和前来敲诈的侏儒同性恋是白人。 ·本片的演员中有四位曾经独立执导过影片:克里斯·洛克,马丁·劳伦斯,卢克·威尔逊和丹尼·格洛弗。 ·在好莱坞的历史上,虽然翻拍不计其数,但是从英国电影翻拍的数量却不是太多。不过这部电影却是其中之一。 ·原版的《葬礼上的死亡》在美国上映仅仅是2年半之前的事,而且这部电影在美国并不成功,这么快就将其翻拍实在是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