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8.0

(1996)

六十年代后期,一家省级剧团赴云南边疆慰问援老(挝)筑路部队,恰逢工程兵参谋长王跃南在该部视察。王参谋长观看了慰问团的演出后对一名年轻演员扮演的小红军战士(花灯小戏《数九春风》中毛委员的警卫员)十分赞赏,并以此为由头在座谈会上颇为动情地叙述了他与毛泽东同志的交往以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工兵连的历史。王还特别提到工兵连在长征途中的一段奇遇,那是在过大凉山时,由他担任连长的工兵连与先遣队同行,不料突然遭到彝族人的袭击被夺枪剥衣,但他们坚决执行总部命令而未发一枪,在刘伯承司令员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结盟后,红军又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热情款待与迎送。听着这些近乎天方夜谭式的故事,那名年轻演员对大凉山、对居住在那里的彝族人生出了一种莫名的好奇与神秘感。他可做梦也没有想到,数十年后,这段中国革命史上的传奇竟然会由他,也就是本片编剧甘昭沛执笔写成了电影剧本。[1][1]

在凉山地区深入生活进行采访时,我发现当地的彝汉群众一提起红军和刘伯承与小叶丹就有许多近乎神话的故事,就像讲到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英雄般那样敬仰、自豪。编剧甘昭沛突然领悟到,这正是我要寻找的将来拍成电影时应有的那种风格:史诗般的壮美画卷,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英雄。 这也正是可以区别于其它的长征题材影片惯以艰苦与征战为基调的地方,“彝海结盟” 应该成为长征画卷中的一笔亮色。这个想法像把钥匙开启了编剧甘昭沛的思路,紧紧扣住刘伯承、小叶丹这两个传奇式人物的性格发展和冲突,带出那个时代特有的错综复杂的大背景。所谓“乱世出英雄”,  正是那烽烟四起的峥嵘岁月和事关革命前途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才让两位被推到历史的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得以展示各自的智慧、胆识和风采。[1][1]

参考资料

  • [1] 甘昭沛.在历史、传奇与现实间寻找契合点——电影《彝海结盟》创作笔谈[J].民族艺术研究,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