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物5.9

Man of the Year

(2006)

【关于总统的讽刺喜剧】   从1987年的《早安越南》(Good Morning,Vietnam)到1997年具有时事讽刺风格的《作大英雄》(Wag the Dog),凭借《雨人》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巴里·莱文森所执导的影片总能从政治领域中获得最丰富的喜剧资源以及充分的笑料。他已经在影片中通过事实检验过美国政客的决议究竟掺杂了多少水分和诡计,这就为拥有投票选举权力的美国公民留下了一个难题,因为无论选择哪一位候选人,似乎都注定了一个不好的结果。   在这部名为《年度人物》的新作中,巴里·莱文森引导观众进入一种“假定分析”的故事情节中,有点展望未来的调调,尤其是在已经步入2006年的今天,这种“假设”并不会显得太过牵强:如果电脑选票机发生了故障,将会发生什么事?成为总统的有没有可能是这个国家里最爱说笑话的娱乐人士?你会从幽默大师罗宾·威廉斯身上找到最终的答案。这样一个故事立意其实是有真实的案例存在的:2004年的总统大选,电脑选票机就出现了错误,包括俄亥俄州等多个地方在内的选票只能重新计数,而这场风波的中心人物则是以绿党候选人站在大众面前的拉尔夫·纳德尔……所以,这并不是同时创作了剧本的莱文森凭空想象出来的故事点子,它在美国民众里有着最坚实的基础。   这个问题已经迫切到急需面对的状况,当我们走进新千年,由计算机辅助处理和计数选票已经成了这个世界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始于2000年,佛罗里达州的“悬疑票”,一直冲击着传统的竞选机制。在过去几年里,关于是否应该用电脑记录票数的争论已经达到了顶点,不正确的投票方式以及人为的错误,几乎成了起到各种警示作用的反面教材,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媒体新闻类的头条中。至于身在美国的人,则都想知道这个过程是否真的有如政府描述地那般准确透明……这一切都刺激着巴里·莱文森的想象细胞,于是他大胆地假设,如果美国选举时,电脑投票系统出现了不易察觉的错误指令,那么政界会对此种失误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民主”是美国最常提及的两个字眼,并一再重审其对公民的重要性,如今却成了最容易遭人质疑的虚张声势,美国公民按照政府的要求行使了其选举权,可是他们也想知道,自己投出的选票是否真的被计算在内?就像汤姆·道布斯在影片中描述的那样:“我们不应该将信仰托付给投票机器,要知道它不比拉斯维加斯的博彩机可靠多少。” 【内容大于形式】   综上所述,这样一个故事实在是缺乏现在好莱坞电影的国际化,没了美国背景的它就什么也不是,也只有身为美国公民,才需为影片中所提到的问题感到焦虑。导演巴里·莱文森以喜剧的形式来传达政治形态,正是因为他不想让观众再次陷入到娱乐与政治互相缠绕的怪圈之中,也不想抨击自由主义者、保守党、民主党或共和党,他只想证明一件事:所谓选举,更多的是政客之间的斗志斗勇,普通老百姓只是关键时候派上用场的一颗棋子而已。   影片几乎完全是在纽约拍摄完成的,因为那里最能体现出美国式民主特色的地域。观看巴里·莱文森以前的影片,就知道他是一位对镜头把握要求甚严的导演,一直以来,莱文森都要求画面必须为故事服务,镜头的运用需要体现以及平衡他剧本中的喜剧元素……这一次,他选择了英国的摄影师迪克·波普(Dick Pope),莱文森对波普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实难把握的要求:《年度人物》的画面风格必须有一种纪录片的真实感和纪实性。好在迪克·波普本来就是通过拍摄纪录片起家的,对莱文森的特殊要求并不会感到陌生。   巴里·莱文森对于波普手拿摄像机拍摄影片的方法非常感兴趣,他觉得只有“如影随形”,才有可能抓得住汤姆·道布斯在大选过程中的全部细节,包括他在演讲台上发表演说,以及在全美国进行巡游。这种拍摄手法的直接影响就是NG次数少得可怜,几乎是连贯且一气呵成的,从导演到演员都可以随兴而至,然后再在后期剪辑时进行必要的修补。   莱文森特别要求波普在画面亮度的处理上,颜色一定要朴素,不能太过鲜艳,更无需像其它喜剧片那般整洁光滑,相反,他想让画面上充斥着有质感的颗粒状,让影片看起来更像是晚安新闻:“这与阐述的主题有关,我们对焦的不是超级英雄,而是一名普通的喜剧主持人。”   美国的东北部,一旦到了冬天,总有那么几天冻死人的糟糕天气,恰巧就被巴里·莱文森一行人撞了个正着,但这时他们正要拍摄的却是主演罗宾·威廉斯穿着睡衣满大街乱逛……外景的拍摄工作只能被迫中止,好在莱文森早就做好了防备,当天气真的冷到无法出门时,他将剧组拉到摄影棚中,完成了一组表现“空军一号”内部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