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爱情8.1

A Love of Blueness

(2000)

导演霍建起谈《蓝色爱情》构思

之所以有这部电影是因为很久以前看到方方的小说《行为艺术》,感觉特别棒,但原作中很多美妙又复杂的情绪感觉要从文字变成电影画面是很费事的劳动,选择自己夫人作编剧一是有对制作经费拮据的考虑,二是比较容易沟通与达成默契。在改编上,只是吸收了原小说的一些东西,在原作中两个故事是不搭界的,现在电影里把他们融合起来,而有了很大的不同。
其实,行为艺术与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的介入参与是这种艺术形式存在的形式。这部影片,你们看完可能觉得它的风格与我以前的电影不太一样,其实是我自己希望有一种变化,不要太重复自己。经过反复思考,我把小说中完全没有关联的两个人物—行为艺术家与警察串联到一起,并把他们的故事设置成套中套的结构,使得两人既相互呼应,同时又能完成对主题的阐述。在原来小说里女主角是学绘画的,在影片里把她的身份换成话剧演员是为了更方便地展示她的行为艺术,也使观众大体明白行为艺术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了这种表达我们才采用了舞台剧的形式,这样比较适合观众接受规律,符合生活现实,她的一些旁白式的叙述和戏中戏的结构就不会把观众搞糊涂了,两者的过渡显得很自然,最重要的目的是在结构连接,而且在小说的结尾是女主角从塔上跳下来,下落途中拉开了降落伞,现在电影里大家看到的是她用蹦极的方式从桥上跳下去,这就和影片开头男女主角的初次相识形成呼应,也将他们的恋情推向高潮,另外从观众角度来看从跳伞变成蹦极会更容易接受些。[1][1]

片中警察一角选择潘粤明

方方的中篇小说《行为艺术》发表(1993年)后不久,编剧思芜就开始了剧本的改编。中途因故中断,几年后再次修改剧本,加大了改编力度:把画画的女画家飘云改成了演话剧的女演员刘云,修改了一些故事情节等等。经过多次修改,从开始改编到影片开机,中间隔了7年。男演员的选择几经反复,剧组希望找一个怎么看都不像警察的男青年,但是由于年龄、档期等诸多因素,合适的人选并不是很多。潘粤明在北京与剧组见面后,剧组发现,他的年龄、经历和影片里的邰林一样:小的时候也喜欢画画,父亲也真的是警察,在形象上也比较符合,就选用了他。[2][2]

导演霍建起谈选角,“影片中的女主角应该是一个内心很矛盾的女孩,小时候因为受过挫折有一个心理阴影,但她又是搞前卫艺术的女孩,在感性与理性,艺术理想和世俗现实之间、在期待、寻找与害怕结果中间徘徊。袁泉是一个有现代女孩味道、很清纯的女孩,她有青春的活力却又不是那种单纯甜蜜型的,加上她在影片里是搞艺术的,选她来演内心犹豫的女主角从外表到气质都很符合角色要求。潘粤明是个年轻的演员,但他不是那种特别威猛、严峻,也不是特别阳光、青春的男性角色,这两种味道在他身上有比较好的结合,让他来饰演替察,很符合我心中他那个角色的形象。他们是新警察形象,更是有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有自己的爱人和职业之间发生冲突时的痛苦,他爱着刘云,但他在不知不觉中找到的东西却伤害了他爱的人。”[1][1]


参考资料

  • [1] 霍建起、张燕、黄文峰.与霍建起聊聊《蓝色爱情》[J].电影新作,2001,(03).
  • [2] 思芜.从小说到电影——关于《行为艺术》[J].当代电影,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