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日记7.6

(2021)

创作初衷

谈到《援藏日记》的故事和角色有现实来源,导演陈中阳:“我到甘南、黄南、甘孜三个地方进行采风的时候,跟当地进行了很多交流,推翻了我最初的创意,然后我把当地的很多先进工作者的真实案例,融合到了韩松老师、格桑梅朵、格桑朗措这些人物身上。电影中的藏族学生也都是生活在当地的孩子们,我在790多个孩子里挑出了他们。”[1][1]

角色感悟

范家其:我进组拍戏就和韩松融入当地环境的过程一样,作为一位外来者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起初撞墙、碰壁,但到最后他坚持下去,收获了大家庭和一群朋友。

为塑造好人物,王海祥做了大量研究,包括观看藏语电影和相关纪录片,学习藏语和“藏普”,还在拍摄期间向藏族孩子们学习,请教他们的语言、歌曲、舞蹈等。关于谈到在角色中的收获,王海祥:格桑朗措之所以和妹妹开这所学校,就是为了山里这帮孩子,希望孩子们得到更多的知识,也希望有更多像韩松这样的支教老师。条件真的很辛苦,宁可自己没得吃,也不能断了孩子的口粮,宁可自己没有钱,也不能缺少孩子们学习的工具。他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为拍这部电影,我跟孩子们在一起交流很长时间,就像父亲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性,我觉得一定要发现他们的魅力和爱好,才能有美好的未来。[1][1]

参考资料

  • [1] 1905电影网.《援藏日记》主创分享创作 呈现真实动人支教故事[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