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Ears
(2023)
创作理念
80后导演、编剧刘伽茵时隔14年后重回大银幕,拍下《不虚此行》。观众可以发现,影片中主人公闻善的职业、年龄和性格与都与导演本人相似,而刘伽茵也坦言,自己和闻善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对她来说,文字是最擅长使用的工具,也是自己的“安全区”。
《不虚此行》是一部戏剧性不强、娓娓道来的故事片。刘伽茵说:“这不是一部单纯关于职业的电影,更多是写人、写人和人的关系,写微妙的情感,写我们生活中的遗憾和喜悦。内向性格的人对世界的感受与周围的人不同,他们有机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并用文字去呈现。片中闻善无论是写剧本还是写悼词,最终落点还是人、是情感。总之,这个影片就是想认真讲故事。”[1][1]
片名来源
导演刘伽茵说,影片取名“不虚此行”,是自己对片中闻善生活的一大期待,“我希望闻善的生活,他的人生是不虚此行的。”片尾主角闻善重新拿起了笔,写下了“和你说一声,你可以当主角”,说明他开始不再为自己以前不擅长写“戏剧性强的故事”这件事而烦恼,不再迎合市场而创作。说到底,这也是导演刘伽茵对于自我的一份期许。[2][2]
剧本创作
这个故事已经在刘伽茵心里酝酿很久了。大概2015年前后,她经常会去殡仪馆观察生活。在殡仪馆的长椅上,她脑海里闪过一些灵感,“我能和这儿产生什么交集?”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她自然而然想象了一个写悼词的人的形象,于是便有了“闻善”的雏形。
从构思到决定写剧本,历经四五年时间,真正落笔后,只花7个月便快速完成了创作。在她笔下,“闻善”是个“失意”“掉队”的编剧,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为逝者撰写悼词。在靠这份工作糊口的日子里,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母题: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做一次自己的主角。[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