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之王9.4

Born to Fly

(2023)

创作缘起

导演刘晓世在航空工业研究所已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跟军事基地的部队士兵和军人均深入接触,与他们交谈关乎战机、关乎国家、关乎个人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导演对于航空军事题材的创作具备丰富的素材和生活来源。关于创作《长空之王》这部影片,一位亲自突破音障的师长的经历给予了导演外部启发,同时多次在甲板上与工程师、军人进行讨论的个人经历使导演感受到工程师和军人内心的信念与热爱,由此促使导演想创作一部表现该群体的电影,不仅仅是表达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还有人类的勇气。[1][1]

后期前置

《长空之王》作为一部视效大片,有众多的特效镜头,为了提升影片的制作效率,在开拍之前团队做过一版137分钟完整的动态预览,大量的飞行段落通过动态预览将剧本文字可视化,此类操作使团队更易于跟专家、飞行员核对,同时动态预览中包含了所有的分镜头、基础的运动设计、简单的动效、配音、台词以及音乐等,使影片中的动作戏份和文戏均可按照预览进行拍摄,可让导演提前思考影片节奏、结构、情绪、台词、调度等问题,反哺到剧本创作。[1][1]

人物原型

在影片中,从试飞小队的张挺、雷宇、邓放到科研人员、医生、家属,几乎都有各自的原型,丰满的人物形象来源于团队的走访。曾有一位清华毕业生的故事吸引了导演,这位年轻人有着世俗意义上“成功”的各个标签,学历、家世都足以兑现光明的未来,可他不顾家人反对,在听完一场报告演讲后,毅然决然将自己交付给了试飞事业,整整三年与父亲产生较深隔阂,最终父亲出于心疼、担忧其安危的缘故选择与年轻人和解,此类试飞员的经历让导演感受到了丰满人物下的复杂情感,这一段落也被他化用到了雷宇身上。[2][2]

参考资料

  • [1] 刘晓世.我的军事电影创作之路——电影《长空之王》编剧导演创作谈[J].军事文化研究,2023,(04):147-155.
  • [2] 王彦.能拍《长空之王》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N].文汇报,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