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创作源起
2018年,导演宋坤儒和有关部门合作一个以英雄为主题的宣传片《崇尚英雄》。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宋坤儒接触到了一些志愿军老战士,他们身上的故事、精神打动了他,与他们交谈,几度落泪。于是,他决定拍摄一部以志愿军老战士为题材的纪录片,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些老人的面孔,并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1][1]
采访过程
身边的朋友得知宋坤儒准备做这样的作品的时候,都发动政府民间的各种力量帮他寻找采访对象。在寻找采访对象时,宋坤儒决定多找基层战士。他认为虽然基层战士可能没有显赫的功勋,但正因为有了这些普通战士才构成整个战争的胜利。宋坤儒的筛选标准是:老人一定要亲身经历过抗美援朝;他们的故事要有天然的戏剧性;老人的身体健康,思维、谈吐和情感表达能力较好;老人的讲述能人带来正能量和情感共鸣。[2][2]
宋坤儒不是专业的纪录片导演,因此在采访时没有预设什么问题,基本上是请老人讲讲抗美援朝的故事,然后老人开始讲述,剧组一般不在中途打断。之所以想把采访做成纪录片在影院放映,也是源于宋坤儒想把他在采访现场听老兵讲述时的现场感和沉浸感传递给众。
就这样,他前前后后陆续采访了五十多位老兵,最终呈现在纪录片中的有26位。其中,年纪最小的85岁,最大的98岁。
导演宋坤儒原计划买20分钟的战争素材画面(每分钟7万元),但由经费有限,最终只买了3分钟。
该片主创人员听了薛英杰老人的故事后,帮他在沈阳烈士陵园寻找是否有战友“贺殿举”的名字,终于在刻着19余万个名字的碑上找到了贺殿举。但遗憾的是,当他们想把消息反馈给薛爷爷的时候,老人已经去世了。
宋坤儒在网上搜索有着抗美援朝老兵的信息时,发现了任红举老人,但老人一开始不愿意接受采访。宋坤儒从拉家常开始做起。任红举与宋坤儒正好是北京老乡。宋坤儒的诚意最终打动了任红举,他终于愿意跟剧组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