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9.0

The Pioneer

(2021)

原型轶事

主创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发现李大钊其实是会弹钢琴的,他家里有一架钢琴,经常会弹给孩子们听。[1][1]

本片编剧张珂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革命者》编剧团队的创作原则。比如“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当时的历史事实是李大钊在上海听闻到十月革命,而在电影中的具体展示是:李大钊正与上海工人领袖们秘密开会传播马克思主义,此时门外报童在贩卖“十月革命胜利”为头版头条的报纸,白俄贵族对十月革命的愤怒转移于报童,便一枪杀了他,接着,李大钊闻枪声而来。于是,李大钊在听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领悟到的革命方法论便围绕着为阿晨申冤事件得以展现。[2][2]

创作过程

创作初期,监制管虎导演和导演徐展雄带领编剧团队的吴兵、张珂、京榆几人在李大钊研究会历史顾问们的指导下搜集并阅读了近千万字的资料。这些资料基本分为五类:第一,有李大钊的传记、中国共产党简史此类权威资料作为压舱石;第二是李大钊创作的文学作品;第三是学术界关于他在哲学、民主思想、教育观念、军事思想等层面的理论专著;第四是记录当时年代社会人文、生活状态的书籍;第五为毛泽东、鲁迅等对李大钊的评论性文字。[2][2]

艺术借鉴

坚硬且浪漫”是《革命者》摄影师高伟喆对这部电影影像风格的总结,也符合影片故事和人物的基调。影片筹备阶段,高伟喆查阅了大量资料,寻找视觉参考。其中,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卡拉瓦乔和荷兰画家伦勃朗的风格让他眼前一亮。在卡拉瓦乔的群像画作中,画面中的光线有很强的参与度,所有人物和空间都被光线重新塑造, “有一种人物在这一刻被光线定格在历史中的感觉。”伦勃朗则擅长在肖像画中用光线处理人物和空间的关系,“光线是为空间服务的。”在这两位巨匠的启发下,革命者“坚硬且浪漫”的基调也逐渐形成。“坚硬体现在影像中就是大光比、大反差;浪漫就通过少量的高光,让高光弥漫开来。”高伟喆解读道,“要让光显现出来,需要借助很多中间的介质,比如风、雨、雪、雾、蒸汽、烟尘。在震撼的火车蒸汽场面中,蒸汽就提供了大量高光,带来了浪漫和诗意。”[3][3]

参考资料

  • [1] 风格化的《革命者》,背后有史料支撑丨揭秘[N].新京报,2021-07-01.
  • [2] 1905电影网.编剧深度揭秘:《1921》和《革命者》如何创新?[EB/OL].
  • [3] 1905电影网.对话《革命者》摄影指导高伟喆 揭秘幕后拍摄故事[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