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历经两年多的筹备,《梅兰芳舞台艺术》自1955年2月8日开镜,至同年12月8日拍摄完成。在“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文化方针的引导下,中央文化部将其列为重点项目,调集人力物力,各地制片厂都以最大的热情支援,同时还请来了苏联的技术专家辅助彩色影片的摄制。影片筹备期间,当电影局的人员告诉梅先生,这部戏曲片决定请苏联摄影专家雅可夫列夫同志(苏联影片《无罪的人》的摄影师)来帮助拍摄,灯光设备计划也已经交雅可夫列夫同志去审校。他不禁想起两年前曾经在沈阳交际处看过《无罪的人》非常震撼,对能一起合作感到异常高兴。苏联专家建议把几出戏都做出模型,拍成五彩照片来研究色彩及镜头运用。因为这个建议,剧组请了捏面人专家“面人汤”老先生来制作。此外,影片所用的录音机是最新式的,胶带宽、收音准确。照明有一批苏联最新式的专打面光的小型灯,每支三千烛光。梅先生感慨:“我以前拍片,都是私人集资搞的,捉襟见肘,困难重重,现在新社会电影成了全体人民的事业,由国家经营,调集物资人力,一切问题都能够顺利地解决。导演吴祖光自述 从中央文化部到电影局都是十分重视这部影片的拍摄的,决定用最好的技术设备条件把这部戏拍好,决定聘请苏联的摄影和录音专家指导这两个部门的摄录工作,决定拍彩色影片,解放初期还没有拍过一部彩色故事影片。 这年4月我去上海访问梅兰芳先生,梅先生高兴地在他思南路的住宅里接待我。我们做了多次反复磋商,决定拍摄五个节目来概括他的表演艺术的各个不同的方面。五个剧目是:《霸王别姬》、《宇宙锋》、《断桥》、《醉酒》、《洛神》;在五个剧目之前拍摄一部梅先生的“生活和生平”,介绍京剧演员梅兰芳的历史渊源和他的生活面貌。生活部分和四个剧目分为上下两集,《洛神》单独成为一部影片。 把高度写意的程式化的京剧表演艺术搬上银幕,美术设计是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一环,我聘请了当时负有盛名的几位美术家做我的美术设计顾问,是张光宇、张正宇、丁聪和美术史家黄苗子。我知道在美术设计方面的平面与立体、写意和写实,也即是在虚和实的方面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见,相信这四位专家会和我站在一起顶住一些分歧的看法。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的安排是对头的。 电影局把富有经验的老一辈摄影师吴蔚云同志派来这个摄制组。对我说来,最重要的仍是需要一个得力的副导演。我的运气很不错,岑范同志热爱祖国大陆,那时他在香港作为年轻一代的电影导演,正在一帆风顺地走向事业的高峰,而且当时最红最艳的一位电影女明星对他一往深情,即将结成美满姻缘,而他却一心报效解放后的新中国,排除一切干扰,回到祖国来了。但是他的运气却不好,一腔热情来到北京就赶上了一场政治运动,工作、事业一时都无从谈起。他是一个性情内向,比较沉默的人,显然来得不是时候,但却决不去走回头路。于是我得到领导的同意,把他从所在的八一制片厂借来北京电影制片厂,再一次做了我的副导演。实际上他仍旧是我的老师。 京剧在舞台上的表演,一般节奏比较缓慢,尤其是着重唱工的文戏,因此对每一个剧目都要作一番压缩,使之尽可能的精炼,这是我必须做的工作。在压缩剧本的同时也要顾及剧本的文学性。京剧的文学性一直是这个居全国首屈一指地位的大剧种的最为薄弱的环节,有许多在戏剧结构上、思想深度上、表演方面的唱做艺术上都十分完美的剧目,惟有文学性非常差劲,甚至文字不通,令人哭笑不得。 但一般说来,梅先生的剧目却不这样,几十年来,有不少的文学之士是梅氏剧目的编写者或改编及润色者,在这方面不需要再做什么加工。我只记得《霸王别姬》一剧的一场,项羽中了韩信十面埋伏之计,被困垓下。于四面楚歌声中,虞姬向大王劝酒,并舞剑为大王解忧,唱着:“……自古常言不欺我,富贵穷通一刹那……” 我对梅先生说:“项羽是西楚霸王,身经百战,与刘邦争雄天下。以'富贵穷通’相况,所见太小了,不如改为'兴亡成败’比较恰合身份?”梅先生从谏如流,立即表示同意,并且在此后他演出这个剧目时,都按照这个修改过的句子来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