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情感传递
导演在电影结束的时候谈道:“我也曾经被别人温暖过,时常在想,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份温暖传递出去。作为一名导演,我想对于我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心中一份份感动拍成一部部电影,我相信那些曾经温暖过我的,也将温暖大家。[1][1]
童真的视角
导演杨程成在接受访问时说:在台词的处理上,孩子就按他们最真实的方式表达,而不是用大人的语言和思维逻辑去设计,也有很多藏语对话。”儿童的创作就是最具童趣美的作品,影片中多次出现绘画,不论是课堂上五颜六色的动物植物,还是专属于群培、白玛的友谊见证,这些缤纷的色彩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只有儿童才具有的审美情趣。至此,带有儿童目光的影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瑰丽神奇。[2][2]
剧本创作
谈及个人电影创作经历时,杨程成说:“生命体验与艺术创作的互生共荣奠定了今天的基础。”在电影中,他出演“商人老孙”的角色。在剧本创作阶段,杨程成回忆起儿时在云南大山里火塘边的夜话,想起了大人们常说“什么动物可以用来治什么病”之类的偏方传闻,这是电影角色“商人老孙”的缘起。将童年与动物相处中的经历和生活体验运用到电影中藏族少年和土拨鼠的关系,表现了对其文化和价值观的充分认同,从而符合真实要求。商人老孙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用的是“云南马普”,孩子们说的是“藏式普通话”,也更加符合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此外,为了让自己能更贴近故事里老孙的形象,他拒绝做防晒,像当地群众一样生活,彻底融入,最终就变成了影片中粗糙、沧桑、焦虑的老孙,这样的状态下与孩子们的真实表演状态相互碰撞,便呈现了自然、真诚、质朴、回归生活本真的表演风格。[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