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amo and Skalbe
(2019)
故事原型
关于创作过程中的点滴沉淀,松太加导演在映后交流中谈到关于这部电影的起源,也是本片唯一的原型——“阿达拉姆”,同时也向观众介绍了影片的创作背景和中国西藏地区传统文化。[1][1]剧本缘起于松太加导演老家的一个真实故事。中国西藏地区每年春节的时候都有一个村子会演《格萨尔王》,演出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天晚上演一部分,第二天再演另一部分。因为是小县城的剧院,第一天看的人特别多,到第二天就没有多少人了,这就导致了观众印象里拉姆没有完全从地狱救赎出来,这在藏区的世界观里是忌讳之事。村子里面很多人都戏称那个女演员还在地狱,没有超度完,导致女演员的外号也被叫做了阿达拉姆。女演员在心灵上把自己框住了,老是自我怀疑,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女人的故事。并且,松太加导演分享道,“在西藏地区领结婚证这件事并没有那么严格,因为没有网络,重婚的概率就特别高。有时还会有些特别搞笑的事儿,比如临近死亡的时候,两口子发现一辈子都没有拿结婚证。”[2][2]
选角花絮
松太加导演对小孩演员的选角和调度非常在行,每次跟小孩讲戏的时候都会跪着讲,导演认为缩小彼此的高度差算是对小演员的一种尊重。 [2][2]
创作心得
为了呈现自然的节奏和氛围,松太加导演尝试了每个场景只用一个镜头表现。全片共计110个镜头,尽管数量不多,但每个镜头的人物调度却非常复杂。[3][3]松太加的作品中没有特别多奇观化的动作场面,以及非常激烈的戏剧冲突,但是却非常打动人。对此,松太加导演回应道,“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角色,这个是从你心里面长出来的东西,你对他是有情感的,虽然他是你在脑子里构思的一个虚拟的东西,但是你会随着他的痛苦而感到痛苦,这种情感是非常自然流露而出的。”此外,导演也分享了自己对近几年来年轻人创作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观察,他认为艺术片当中的隐喻过多,往往在人物没有成型之前,概念就已经出来了,但没有了人物,就没有了能打动人的东西。对此,导演曾言:“隐喻点到为止就好,太多了未必是一件好事,高手的隐喻是没有痕迹的。刻意的用隐喻来包装一部电影,我认为是有点自恋式的表达。我觉得这是年轻人需要警惕的。我们说如果玩概念艺术的话,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作为一部电影来说,隐喻是人物在活起来之后被慢慢填上去的,它像一个装饰品。当导演需要解释一部作品时,是一件灾难级的事情,我们需要通过影像来产生共鸣。”[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