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on a String
(2016)
中国西藏地区情结
导演张杨对于中国西藏地区有着特殊的创作情结,这源自于他1991年的一次旅行。他只身行走甘南、青海、黄河和长江的源头、云南怒江、缅甸佤邦等地,一条条公路,一片片圣湖,一个个玛尼堆,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他将所见所感拍成纪录片,这次旅行中难忘的体验是他后来创作两部电影的源泉。[1][1]
小说改编与影片主题
本片改编自扎西达娃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的短篇小说《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小说主要探讨了是西藏面临的现代性困境,有琼玛要离开不毛之地、想去大城市生活等情节,塔贝也是一个一直要追寻传统精神皈依的形象。改编之后的《皮绳上的魂》内核完全变了,变成了一个佛教寓言。导演张杨表示,对这部小说,自己看重的并不是它的主题。小说原主题现在看来太概念化,电影只是用了小说中关于一个文化人的困境及其元叙事结构,后来还把作者另一短篇小说《去拉萨的路上》的内容部分融入到塔贝寻找的路上。
《皮绳上的魂》采用了元叙事套层结构,是一次直面灵魂的内部探寻。故事简单、魔幻、执拗:一群人,在荒原里为了各自的目的追杀一个叫“塔贝”的人,塔贝究竟是谁?他要去哪里?他真的存在么?“塔贝”据说在藏语里是“解脱”的意思,“塔贝”可能就是放不下的过往、没接受的使命和没兑现的誓言,而“阿吾”则是藏语“哥哥”的意思,是剧中光彩如绿度母的女主角琼对男主角塔贝的称呼,如果说“塔贝”是每个人的名字,“琼”则是我们每个人的爱人和引领者,最终,琼用勇敢和执着引领了迷途的塔贝,用手中的绳结记录了这一切,用腹中的孩子休止了世代相袭的杀戮,也用超越死亡的爱带天珠走进了掌纹地。
在讲述本片的主题时,导演说:“我其实是想探讨真实和虚幻的关系,哪怕很多年过去了,你的人生兜兜转转了一大圈,但那些跟你的生命有着强烈关系的事物,早晚还是会回到你的身上,你逃不掉。”[2][2]
特殊拍摄条件
据摄影指导郭达明讲解,剧组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拍摄了一年多,最后一场决斗的戏实拍了七天,因为高原光线很复杂,一直在转变。拍摄地的海拔大致有5000米,但车子开不到那么高,只能停在4500米的地方,剩下的500米要爬上去,而陡坡没有路,爬一次差不多要两个小时。因为是清晨的戏,所以剧组每天拿手机照亮,半夜就开始爬,服装和道具都要抬上去,但食物抬不上去,吃午饭要下来,吃完再爬。[3][3]
风格迥异的两部套拍影片
《皮绳上的魂》与《冈仁波齐》是同一时期在西藏拍摄的,具体而言,是先拍了八个月《冈仁波齐》,暂停开拍《皮绳上的魂》,拍完后又继续拍一个多月《冈仁波齐》[4][4];导演曾谈到,拍《冈仁波齐》其实是为拍摄《皮绳上的魂》的铺垫,结果前者的票房反而获得极大成功。[5][5]这样的套拍形式有节约成本的优点,胡金铨就曾以同一套创作班底在韩国取景拍摄《空山灵雨》《山中传奇》。如果说《冈仁波齐》是一段空灵博爱、化繁为简的心灵朝圣之路,那么《皮绳上的魂》则是它的绝对反面——一部充满西部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大片。导演张杨表示“拍电影就像一场修行,而我想尝试同时用两种迥异的方式创作,它们应该是电影的两个极端,而我,正希望在这两极之间探索。”走过《冈仁波齐》朴素克制的朝圣之路,再踏上在2017年暑期档紧随其后上映的《皮绳上的魂》魔幻狂野的降魔之旅,才算随张杨进行了一次完整的修行。张杨表示,“这两部作品创作形式虽大相径庭,但内在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它们探讨的都是在路上和寻找的主题。实际上,我最终的目的,是寻找自己真实的生命和电影的关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