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 Niang
(2010)
导演阐述 关于主旨:在我们这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过度里,在我们时时都引以为自豪的民族文化传统积淀中,“孝”是一个占据相当位置的人文现象(也许我们的这种定位有些不伦不类,但它毕竟是客观存在)。可是,不能否认,曾几何时,我们把“孝”、“孝道”等人文传承作为一种糟粕而渐渐淡忘,甚至失落。淡忘和失落曾导致我们在道德和伦理的层面理直气壮地迷茫、堕落;迷茫和堕落曾扭曲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态和本应正常的人际关系。值得庆幸的是,这种迷茫、堕落和扭曲渐渐地开始被人所不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思索——在荒唐的失落中,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在重拾文化传统精髓时,我们如何来认识“孝”、理解“孝”、践行“孝”?感谢本片的策划者和制片方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建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把用镜头解读“孝”的机会交给了我们,使我们在体味责无旁贷的同时,有机会把我们的思考、理解和感动展现在银幕上。 “孝”是什么? “孝”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一种心灵间的互动、一种立世为人的最基本行为方式。当然,它也是我们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能感动人们的基本原因—— 流入城市寻子的老人,在一场车祸中完全丧失了记忆:从哪来?到哪去?成了她难以表述的话题。但使她渐渐重拾记忆的是那首沂蒙小调,因为那悠扬的旋律里铭刻着她曾经的善良;使她渐渐重拾记忆的是华医生一家亲情和温馨:毫无血缘关系、萍水相逢中后,华医生一家把老人当做亲生母亲一样收养。是职业本能使然?是一时的怜悯同情所致?其实,用不着追寻原因,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孝文化早就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一个交通肇事撞伤老人后逃逸的青年,在华医生行为的感召下,经历了痛苦的内心搏斗,最后终于重拾人性之善…… 老人的出现,为什么改变了剧中人的生活和命运和人物关系?这就是我们在本片中要读解给观众的基本问题。 关于角色和演员:本色 状态 生活 自然 去矫情留真实 重心理勿表面 找依据除程式 关于摄影:医院的高调——展示圣洁华家的暖调——展示温馨山村的反差——展示艰难肇事者家庭和藏匿肇事工具的仓库的灰暗——展示内心的阴霾基调——浅棕色 镜头——纵深构图和横向构图结合 运动和静止画面结合 关于美术和道具: 环境和陈设简洁。勿堆砌、臃肿。 关于服装和化妆: 生活化 职业化 无脂粉气 中间色彩的运用 关于录音和音乐:生活去雕饰 注重画外空间旋律简单 注意民族性和地域性——沂蒙小调的运用要起到画龙点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