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ampaign in the Plain
(1974)
1966年2月,在阿甲、陈延龄、翁偶虹、张东川共同编写的现代京剧《平原游击队》的基础上,按照江青“要另起炉灶”的指令,由张永枚执笔,中国京剧团集体创作演出,著名京剧演员李光、吴钰章、高玉倩、袁世海和京剧团青年新秀李维康联袂主演。京剧所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排长赵勇刚,率领小分队深入敌后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破坏铁路、炸掉碉堡、烧毁粮仓,最后挫败和粉碎了日寇对太行山根据地的猖狂进攻。
用京剧表演形式,再现抗日战争这一段军民浴血奋战的历史史实中的战争插曲,在当时的同一艺术领域里,除了河北唐山京剧团在1965年演出的京剧《节振国》并拍成电影以外,此剧为第二部同一形式的扩展和延续,其抗日题材的故事情节,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当时的年轻一代,对过去打击日本鬼子的一种好奇心理的迫切了解。所以,民间传奇加上抗战故事,京剧唱腔加上电影魅力,都使得这部京剧艺术片《平原作战》令人难忘。担任该片导演的是著名电影导演崔嵬和陈怀恺这两个北影厂的老搭档,著名京剧戏曲艺术片《杨门女将》、《穆桂英大战洪洲》和《野猪林》均出自他们之手。而这部现代京剧,通过他们的调度和执导,同样获得了成功。摄影是拍摄“样板戏”非常有经验、且政治可靠过关的张冬凉和韦林玉。影片中的著名唱腔有“披星戴月下太行”、“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勇刚”、“人民的安危冷暖要时刻挂心上”、“红心永向共产党”、“做一个中华好儿女”,经过李光、李维康和吴钰章等著名京剧演员声情并茂的演唱和表演,早已成为中国现代京剧的首选唱腔。
据当年赵勇刚的扮演者、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光回忆,为了排演《平原作战》,中国京剧院不仅集全院之力,还请来许多专家出谋划策。“这出戏不像《红灯记》那么有‘扣子’,所以非常难写,幸好张永枚是出色的作家和诗人,是他的妙笔让这么复杂的故事不显凌乱。另外,阎肃也给剧本出了很多点子。比如第四场‘智取炮楼’中,赵勇刚和伪班长刻意强调的‘红豆’,就是阎肃的主意。”除了大量精彩的唱段, 剧中众多与敌人正面交锋、斗智斗勇的场景, 也让眼花缭乱、种类繁多的武打场景成为《 平原作战》区别于其他京剧现代戏的特点之一。李光说,《平原作战》的武戏之所以出彩,应该归功于京剧名家李少春。当时,李少春是《平原作战》导演组中最早的成员,他为李光塑造赵勇刚这个角色给予了非常多的帮助。“在京剧演出中,演员的第一个亮相至关重要。赵勇刚出场时的唱词是‘披星戴月下太行,流水疾风赴战场’,李少春先生为了这个‘流水疾风’似的出场,帮我设计了10个方案。”当李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如今呈现在舞台上的这个方案时,李少春笑着告诉他,这其实是他精心策划的出场。李少春不仅亲力亲为帮助李光设计唱腔、身段,还用自己的方法激发他的创作热情。“李少春先生经常对我们说,演戏要多动脑子,所以他总是在启发我们。有一次,先生给我说戏,说到兴起,就打了一套拳。这套拳非常精彩,放在赵勇刚身上真的是天衣无缝。打完之后,我让先生教我。他说:‘教不了,这是即兴的,我自己都来不了第二回。’从那以后,我明白了,能把自己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才是一个成熟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