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让心灵的泉水流淌 ——《心泉》导演阐述 创作的初衷关于支教的题材一直是我所关注的。 2010年7月,看到一篇报道。是一个叫赵小亭的武汉大学女学生在云南支教时遇到山体滑坡被掉落的巨石砸中而遇难的消息,一时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媒体和个人纷纷讨论,于是引发了关于“支教的意义是什么”的辩论。在我看来,支教是非常有意义而且必要的。但是,要带给闭塞山村里孩子们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往往会因为孩子们的艰苦生活而唏嘘,但唏嘘改变不了现状。孩子们要学的到底是什么?支教现在已经成为各个大学的必修课程,但是为期二十天、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支教,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甚至有大学打出了更直白的口号:让你的简历更精彩! 我想,除了我们要带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影响了孩子,孩子同样也影响了我们。这部戏从根本上来说,重点在于孩子们对白莲的影响和改变。从一开始,白莲就不是去支教的,她只是去见一个网友。可是在等待的过程中,白莲被孩子们的纯真和质朴打动,最终决定留下来。她看到感受到了在这个贫困的地方孩子们的生活有多不容易,她的留下,不单单是同情,更有爱。这是我做这部戏的初衷。 人物的设定本剧的主人公白莲有着二十岁女孩都有的特质:她漂亮、活泼有活力,同时她也有着浪漫的梦。正因为这样,她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仅仅是为了来见一个网友。在遇到本剧的另一个主人公马小军之前,白莲的目的一直很单纯。但是在马小军身上,她感受到了生活的晦涩,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石磊支教的意义。顺溜、大春和猴子这几个孩子就是大多数山村孩子的代表,纯真、有时候冒着点傻气。在剧本设定上,他们是喜剧的元素,但是在情节推动性上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风格的把握这个故事没有什么大起大落,风起云涌的情节,而是以一种纪实的风格娓娓道来。白莲就是这个故事里真实的记录者。让我自己颇为感动的是这个故事里充满各式各样的小细节,从这些细节上体现出的是真实、质朴和孩子们向往外面世界的愿望。结局和展望 也许这个故事的结局有点理想化,任何人都不可能轻易做出决定。但这是我的期待,一种美好的愿望。在关于“支教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辩论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们去支教不仅仅是给他们带去知识,让他们接受外面的世界,重要的是给他们多一种选择,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可以这样过。支教不应该像一团烈火,熊熊燃烧之后成为灰烬,而应该是一汪清泉,涓涓细流,连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