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迷宫8.0

The Coffin in the Mountain

(2014)

该片的创作来源是制片人任江洲的父母所讲述的一个很多年前发生在河南乡村的真实故事,忻钰坤用一年时间在家写剧本。最早该真实案例给导演的感觉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却又曲折反转,中间又带出很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有种中国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的感觉,这一点触动了他。该片经历两次改名,剧本阶段叫《心事》,拍摄出来去送审时,因片名跟别的电影重了后改成《殡棺》。要发行时觉得“殡棺”名字太生僻,导演很喜欢科恩兄弟,他们的电影处女作叫《血迷宫》,最后就改为《心迷宫》了。 片中采用的肩扛摄影、单机镜头在不同的人物之间移来移去的手法。拍之前导演要求灯光师、摄影师参考的电影是《一次别离》和《冬天的骨头》,视觉设计上也想要那种纪实感,希望观众看时觉得是纪录片,但慢慢发现有那么多反转的故事,能有这种反差感。导演使用肩扛摄影拍很低成本的处女作,因为调度起来非常快,还有这种拍法非常节省美术成本,用固定机位去拍画面,观众就会开始关注到主人公以外的前景后景,这样需要花钱做美术布置。导演用肩扛摄影以及快速的视角转换,观众会一直把重心放在演员身上。作为2014年First青年影展评委的曹保平导演,可以说是忻钰坤的“伯乐”,正是他在看完该片后坚持要把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奖项同时颁给忻钰坤。《心迷宫》是忻钰坤的导演处女作,本想制作成为更加诺兰范儿的烧脑型影片,但最终因为资金问题而作罢。在拍摄期间,因为资金匮乏,制片人的父母义务扛起了整个剧组的后勤工作,才保证了影片顺利完成拍摄。 该片以首周末435万的票房成绩创下了中国独立电影在院线上映的高票房纪录。截至2015年11月25日,《心迷宫》票房已达103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