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8.0

The Beautiful Kokonor Lake

(2015)

创作意图

二十多年前,当青海省气象局长在报刊上写下科学家们"以身许国"的故事",秦怡便在心底种下了创作的种子。“我想将这些真实的故事,通过自己的笔端,写成电影剧本,并争取拍摄一部影片,在银幕上褒扬他们的高贵品质,鼓舞广大群众的奋发向上精神。”秦怡坦言,尽管当年受限于条件未能如愿,但她二十年如一日收集素材,持续打磨剧本。[1][1]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她表示:“我们现在的影视剧人物关系很容易走向家庭纠纷、情感纠葛,总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烦扰争斗。我想写一群人,他们有学问、有专业知识,在自己的人生中也遇过不少苦难,但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没让他们退缩,他们心里惦记着国家荣誉、人民利益。前几年,市场上商业片比较多,这样的故事好像不受欢迎。这两年,大家越来越多地谈创新,谈正能量,我想,把这个故事推出的时机成熟了。”去青海外景地前,她说:“我总觉得我们的电影工作做得还不够,要对社会负起更大的责任,有的人拍电影只要有利可图就去了,没有利益就不拍,这不好。”[2][2]

角色塑造

在海拔3200米的青海湖畔,90余岁的秦怡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60岁女工程师的角色塑造。一方面要尽力克服高原反应,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克服身体因素。当剧组人员为她的高原反应忧心忡忡时,她却以从容的姿态回应:“一开始我也担心,但真到了高原,反而没感觉有什么不适,倒是几个年轻人反应比我更强烈。”她笑着解释,年轻时的运动习惯与吃苦经历,早已为她铸就了强健的体魄。高原的烈日炙烤着她的肌肤,稀薄的空气考验着她的耐力,而她却将这些困难化为创作的养分。秦怡的坚持,源于她对艺术的赤诚与信念。"只要有勇气,只要坚持就是胜利",这句她坚信不疑的箴言,贯穿了她整个创作历程。从构思到完成,这部作品耗费了她十余年的光阴,而支撑她的,是胸中那颗永远跳动的赤子之心。她曾说:“无论困难还是苦恼,都无法熄灭我对艺术的热爱。事业,是我永远唱不尽的永恒之歌。” [3][3]

拍摄挑战

制片人胡海鹰坦言,尽管多方承诺投资,但实际到位资金非常少,且开机后每日20万元的高原拍摄成本让剧组步履维艰。即便如此,剧组上下无人提及报酬,甚至连合同都未签署。江平曾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零片酬出演气象局长,原本饰演女主角梅欣怡中年阶段的蒋雯丽因为档期冲突,但“为秦怡老师的戏出份力”的心愿仍旧强烈,改以客串形式支持,青年演员刘寅文接过接力棒。"为秦怡老师出力"成为全组共识。

“困难总会过去。”导演沈星浩表示,尽管资金缺口巨大,但剧本中向上的情感力量和艺术价值让所有人选择坚守。胡海鹰感慨:“有秦怡老师在,我们就充满信心。这个剧本充满向上的力量,是真正的艺术片和感情戏。大家出力,哪怕自己先垫一点,都要把它拍出来。”在青海湖畔,这支没有合同的剧组,用最纯粹的创作热情,书写着电影人对艺术的最后敬意。[4][4]

参考资料

  • [1] 秦怡 ,吴建初.《青海湖畔》:倾听历史的回声[J].世纪,2022,(06):20-23.
  • [2] 人民网.93岁秦怡高原出演《青海湖畔》 亲写剧本不用替身[EB/OL].2014-09-16.
  • [3] 秦怡 ,吴建初.《青海湖畔》:倾听历史的回声[J].世纪,2022,(06):20-23.
  • [4] 人民网.93岁秦怡高原出演《青海湖畔》 亲写剧本不用替身[EB/OL].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