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和玛莎5.9

Mary & Martha

(2013)

影片的编剧理查德·柯蒂斯是英国目前最成功的的编剧之一,从电影代表作《四个婚礼一个葬礼》、《诺丁山》以及担任编剧兼导演的《真爱至上》不难看出,他最擅长格调轻松、温和又能给人启发的生活喜剧小品。同时理查德·柯蒂斯也有着丰富的电视履历表,曾经担任经典的喜剧作品如何《黑爵士一世》、《憨豆先生》以及《蒂博雷的牧师》的编剧。2005年,他编剧的电视电影《咖啡馆的女孩》获得了三项艾美奖,以及被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金球奖提名。《玛丽与玛莎》是他编剧的第二部电视电影,并且与出生在澳洲的美国资深导演菲利普·诺伊斯(《爱国者游戏》、《特工绍特》)合作。强大的编导阵容让影片不难吸引到大牌加盟,美国奥斯卡影后希拉里斯万克同英国的Bafta学院奖获得者布兰达·布莱斯在片中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分别饰演一名家世优渥的美国年轻女设计师同一名英国工人阶级家庭的中年妇女,两个人因为共同的在非洲失去儿子的经历而结成了不同寻常的友谊。   源自编剧亲身经历   这部影片最初在柯蒂斯的脑海中成形是在1985年。那是他第一次到埃塞俄比亚旅行。见识到这个国家的饥饿与贫困,让柯蒂斯和他的朋友莱尼亨利之后成立了一个名叫“Comic Relief(欢喜救助会)的慈善组织。这个组织每两年都会邀请当红的歌手和喜剧演员发行慈善单曲,将所得收入捐献给埃塞俄比亚的饥民。回忆起那次旅行,柯蒂斯承认《玛丽和玛莎》带有部分的自传性质。   影片中有一幕,当玛丽从非洲回到美国的湖边别墅,她希望能继续过从前的生活,然而听到身边的朋友整日谈论宝马车却让她感到不能忍受,她不能够忘记自己在世界的另一边见到的一切。“我记得从埃塞俄比亚回到家的时候,当发现所有人都对我的经历没有丝毫兴趣时,我被震惊了。我见过一屋子一屋子的死去的孩子,并且拿着那些照片,可是我的朋友们根本不想看一眼”,柯蒂斯回忆到。   “一开始我只是想筹点钱”,他继续说,“但是我一直都相信抗议的力量,相信它能够带来改变。我认为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让政府去意识到比起眼前利益之外更重要的事情。” 片中的玛丽与玛莎虽然是普通人,但是她们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唤起人们对于非洲所面临的疟疾问题的关注。   “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非洲无论孩子还是大人的命都不值钱,这一点也是来自柯蒂斯的个人经历。当时在非洲旅行时,他的儿子出了一次严重的过敏事故,“我们当时都以为他情况很危急,我记得抱着他,就像影片中玛丽抱着一个生病的非洲男孩一样,冲进一家医院,却发现那个根本没有医生。好在我们有钱,可以坐飞机带他出国,最后没什么大碍。那件事带来的惊吓也是我拍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但是在非洲我看到很多父母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   也许正是由于亲身经历和责任感,柯蒂斯在处理这部影片时显然比以往严肃。虽然影片中不乏很多有趣和感人的段落,特别是在前半部分,这得感谢女演员布兰达·布莱斯的喜剧天赋,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部关于悲痛和救赎的影片。导演菲利普·诺伊斯同样给影片带来了很多东西,在悲伤的中间为观众带来了非洲壮丽神奇的景观。他对于柯蒂斯最初的剧本直接地给予看法,认为其中数据太多。“我认为让观众知道这些数据很重要”柯蒂斯说,“但是菲利普把它们全部都删掉了,并且说应该让观众的心自己去做评判。这是很好的建议。” 本片由美国HBO与英国BBC投拍,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英国以及非洲三地拍摄。 影片源自编剧理查德·柯蒂斯在非洲的亲身经历,他后来成立了著名的“欢喜救助会”(Comic Relief),一个旨在援助埃塞俄比亚饥民的慈善公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