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itization Age
(1994)
创作冲动
导演阿年在采访时回忆道,自己198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电影制片厂,从场记、导演助理、副导演一路做下来,1992年开始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一种感知或是觉醒,要书写这个时代,其中也有自己个体的生命体验。确实经过几年磨练,觉得该有这个事情,就像一棵树长到一定的时候,应该要分叉了。”于是《感光时代》1994年开拍,这是阿年的导演处女作。[1][1]
剧本理念
编剧韩炜表示,现在回头看《感光时代》,从剧本角度来讲很概念,很直抒胸臆,很想表达一些什么,有点青春期的某种状况:“可能每个年代刚出来的年轻人都是这样的,很没技巧地想去讲述一些对时代的感觉。”[1][1]
资金短缺
“(当时的)胶片很贵,一盘胶片就要一千二百块,稍微拍一下几千块就没了,特别焦虑。”阿年讲述了当年找资金的困境:“我们开了一辆面包车去温州拉赞助,那时候到温州没有高速公路,只有那种很烂的路,最起码开一天一夜才能到。半路上加油,那时候的加油站很多是私人开的,就一个汽油桶,结果加完油,开了不到5公里,车就不行了。油是假的。”
拉投资时,阿年也遇到了慷慨解囊的乡镇企业家。编剧韩炜回忆了当年和阿年一起去富阳找投资的场景:“我们去了一个乡镇企业家的厂里,他住在一个门房里,就像是一个看门人住的地方。他听我们聊了一晚上,估计也没听懂,但他说你们是搞文化的,我要支持。他用报纸包了3万块钱现金,那时候是10块钱面额的,很大的一包。我们真的是太感动了。(拍电影的)钱就是这么筹起来的。拍完后,我们觉得这电影一定要公映,把钱收回来还给老爷子。这3万块钱,我们得还给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