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摄影创作
本次拍摄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初次拍摄宽银幕影片,摄影充分发挥宽银幕画面容量大的特点,基本上采取了以中、全景为主的拍法,并且通过大量调度群众演员来加强前后景的纵深关系,形成一种宏伟而有气势的视听效果。如朱丽芳婚礼中,陈金根来到酒席桌前清唱《武家坡》的镜头,画面左一半是一群人围听陈金根清唱,右一半是乐班乐队,胡师傅入座拉胡琴伴奏。这个画面约有二十多人,是人物的中景镜头。清唱的、叫好的人群、乐队伴奏的形象和动作都看得很清楚,主次分明,情绪气氛感觉都很好。这是影片中较好的利用宽银幕容量大这一特点的一个镜头。若用普通银幕的一个镜头拍出这个场面,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就可能看不清楚。那就非要分开来拍陈金根清唱、胡师傅人座、群众鼓掌叫好等三、四个镜头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
在确定具体拍摄的技术措施方面,摄影朱鼎玉和其他主创规定了以下几点要求:全片基本采用短焦距镜头拍摄,少用或不用长焦距锭头拍摄;少用或不用变焦距镜头推拉变焦拍摄;不拍人物面部特写、大近景镜头;严格控制鲜艳色彩的使用。主要人物的服装以照、白颜色为主等等。朱鼎玉认为,应该尽可能排除与内容无关的干扰因素,掩盖各种人为干预和技巧痕迹,克服画面庸俗浮华的弊病,给观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富于变化的环境视野。
摄影朱鼎玉在如何加强画面纵深空间这个问题上,摆脱了西方焦点透视的种种理论,转而回到中国民间绘画和工艺品的艺术经验中寻求灵感。他认为,“中国古画对透视的运用有着很深刻的所究,其中光各种透视方法的名称和提法,就有十几种之多。如‘深远透视’、‘平远透视’、‘散点透视’等等。在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还早数百年的宋朝,画家郫熙就提出了有名的‘三远法’绘画透视理论。这些理论,如能很好地引用到摄影创作中去,将对画面的艺术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