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ys and Girls
(1996)
“第五代”代表人物“何八条”
2016年的最后一天,著名导演何群因肺炎引起心脏衰竭不幸去世,享年61岁。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何群与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一同开创了一个时代特有的电影美学风格。何群拍戏以“较真”出名,每个镜头都要反复推敲,常常要拍七八条才能过,所以圈内人送他外号“何八条”。他的好友、中央新影集团影视剧部主任王美彪感慨:“他没什么嗜好,连打扑克都不会,吃穿概不讲究,就知道一部接一部地拍戏,挣了钱也不会花,自己一直住在普通的单元房。”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要求近乎苛刻的人,用精湛的技艺和工作狂一般的创作态度拍出了《哗变》《烈火金钢》《凤凰琴》等影片。他始终坚持以从容平和的叙事方式和质朴自然的艺术理念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在电影美术和导演艺术领域进行了引人注目的研究和探索。[2][2]
素材来源
影片《男孩女孩》是何群导演四年里拍的第三部反映学校生活的影片。1992年拍的《上一当》,1993年拍的《凤凰琴》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有丰富生活基础,文字基础扎实。而何群创作《男孩女孩》受朋友之托,要拍一个城市中学生题材的影片,他坦言一开始感到比较被动。创作前期,导演找了不少反映中学生日常的作品看,其中苗月的电影文学剧本《狗年宣言》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该作品没有杜撰离奇的情节和特殊的人物,也没有虚假的矫情,非常自然朴实,充满生活情趣。于是导演找到苗月,告诉她自己会用她的部分素材,作者挺痛快地答应了。
实地考察
导演明白,必须走进学校亲身感受、亲自观察,才有权说话。剧组去过北京市重点学校八十中学,这是何群的母校,校方给了他很多的方便和支持。因为影片讲的是普通学校,于是又去了海淀区西颐中学和一所职业高中。在西颐中学的座谈会上,一位老师不客气地对何群说:“你们拍的都是什么电影?开几次座谈会就算了解中学生,深入生活了?你来学校当几个月班主任,就什么都知道了!”何群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明白老师讲得对,“他不戳我们的脊梁骨,我们搞儿童影视创作的人有几个真正了解现在的孩子的?现在的中学生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长得有多高,都穿什么样的衣服?”
导演寄语
在导演阐述的结尾,何群总结:“我们的学校和家庭,应该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和时间,多给孩子一点信任。我的潜意识里,是在不自觉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我对他们倾注了热情和关注。这是在影片创作完成后我才意识到的。也许不少家长会在影片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大人们有时不自觉地苛求孩子,其实孩子们现在犯的错误,自己年轻时也都犯过。孩子们更需要来自师长的宽容和理解。在幼稚与成熟、困惑与醒悟之间,从来没有一道明显的界限。在做影片后期时,北影录音棚的师傅说,如果这个片子早两年出来,我就不会那样对待儿子了。听了这话,我感到欣慰。”[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