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从传统故事到电影故事
获1997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美术片奖的动画片《妖树与松鼠》(闫善春、薛梅君)根据布朗族民间故事改编拍摄。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流传着大量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它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机智和对世界的认识与富于哲理的思考。民间文学是动画创作取之不尽的宝藏。这个故事在民间文学分类上属“妖魔故事”。此类故事很多,由于长期口头流传,相互渗透,它们大多类型化、定型化了,因而往往缺乏新意。怎样既保持传统故事的精华而又有新意,是动画片创作中的老课题。与常见的同类故事相比,《妖树与松鼠》中的人物(女孩、松鼠、妖树)、情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动作形态,都颇有新意,不落俗套。影片中的妖魔不是面目狰狞的魔鬼,也不是杀人不眨眼的怪物,而是一颗埋在地下上千年的种子;而战胜树妖的英雄也不是巨人、好汉,而是两个小人物——女孩和松鼠。[1][1]
妖树的造型设计
新颖的构思,对动画创作提出新的要求。妖树既是“妖”又是“树”。怎样在造型上体现这个特点?与这个特点相适应,它的动作又该是怎样的呢?妖树的造型及动作设计成为影片成败的关键。我们用一连串“叠”镜头,完整地表现魔种从发芽到长成巨大妖树的“全过程”,让观众看到它确实是由小到大“长”出来的有根、干、冠,像是树。但它那紫红色的根、干、冠看上去似木非木,似肉非肉,当它们像蛇一样扭摆蹿行时,给人以阴森怪异,充满妖气的感觉,它又是妖。妖树的枝干能伸长、缩短,能吐气吸水,穿山打洞,追杀动物,制造洪灾等等。从银幕效果看,妖树的造型及动作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