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n That Can Sing a Song
(1999)
《会唱歌的土豆》影片片名来源
冉红回到新疆之后,新疆儿童艺术剧院找了六个作家来写儿童剧,冉红打算尽量写得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她突发奇想:要是能有一种植物会唱歌多好玩啊,孩子们肯定会感兴趣!她来到新疆工业学院,虚心地向一位地质学教授请教:“您知道什么植物会发出声音吗?”那位教授想了半天,无奈地摇了播头。当教授送她到校门口等候公共汽车时,却突然喊道:“等一等,我想起来了,植物根要是含有超剂量的放射性元素,用伽马仪可以听到声音;动物身上要是含有超剂量的放射性元素,就会得一种怪病,这种病比麻疯还历害。”
听了这话,冉红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她坐在公共汽车上,满脑子都在琢磨:植物根,红薯、萝卜都是植物根,可是薯字和卜字都叫不响,应该选一种叫得响的植物。对了,土豆也是植物根,人们发土豆这个音时都带儿化音,孩子们很爱听。对,剧本名字就叫做《会唱歌的土豆》。[1][1]
寄给上影厂的剧本
1983年夏天,她斗胆把剧本寄给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她谁也不认识,信封上就写着“上海电影制片厂创作室收”。她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来稿,居然引起了上影厂行家们的重视。当年秋天,她收到一封来自大上海的信件。打开一看,原来是上影厂的著名导演石晓华写来的,邀请她到厂里去修改剧本。她颇有点受宠若惊,作为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讲师,她太明白受到上影厂导演的邀请意味着什么。她终于来到了美丽的上海,上影厂委派资深编辑陈伟若指导她修改剧本。
改本子是相当艰苦的,陈伟若是一个十分敬业的人,对剧本精益求精。冉红在上影厂整整住了半年,人家看她整天猫在招待所里爬格子,就对她说:“冉红啊,你从新疆来,从来没去过杭州。你也别太累了,厂里出路费,你到杭州去玩儿一圈儿吧!”
她感谢人家的好意,可她实在不愿意去玩儿。她知道学校给她假是让她到上影厂改本子的,不是让她去玩儿的。于是,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门心思投入到剧本的修改中,还忙里偷闲创作了一部与剧本同名的中篇小说,在《中学生文艺》上发了头条。她的剧本也终于得到了上影厂的认可。得知《会唱歌的土豆》已经在上影厂投产,她心花怒放。回到新疆,她一鼓作气又将小说改成了广播剧,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送了一个月,还把《会唱歌的土豆》的电影故事在《乌鲁木齐晚报》上连载了 32天。[1][1]
影片拍摄遭遇困难
“土豆”火了,冉红期盼着电影能早日诞生。可她万万没有想到,正当“土豆”的故事火遍新疆之际,上影厂已经投产的“土豆”却因为经费的原因又下马了,人家对她解释的理由是“害怕儿童片赔钱”。冷言冷语向她泼来:“冉红搞的都是小儿科,她要是能写成剧本,天下就没有人不能写了!”
对于别人的白眼儿,冉红早已司空见惯了。不幸的童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逆境中长大的冉红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不管碰到什么挫折,她都百折不挠。《土豆》的下马不但没有使她望而却步,却更加激起她不甘沉沦的决心。1989年由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并于当年参加世界电影节中国优秀电影回顾展,受到人们的好评。1999年9月,她的电影剧本《会唱歌的土豆》修订本诞生了,一个月之后,天山电影制片厂投产拍摄。当冉红看到拍摄好的影片,泪水模糊了眼眶。十六年了,这已经是她第100次修改这个剧本了,100次加温,是块石头也该孵出小鸡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