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with the Moon
(1991)
导演构思
1990年12月,在杂志《电影新作》上看在了一条拍摄动态:“在厂部四号棚里,已近尾声的《月随人归》摄制组正在紧张地工作。拍摄间歇,导演向我们介绍了有关这部影片的一些情况。导演说《月随人归》是一部现代戏,它述说了一个团圆的故事,是根据原小说和原剧本《租妻》改编而成。全剧在结构处理上,基本上没有倒叙。原剧本《租妻》的核心是紧紧围烧着“继嗣”这个文化观念展开,而《月随人归》所要表现的则是人际的心灵沟通,人间的真情。为此,给影片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片名《月随人归》。它取意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田园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前二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古人将月亮写得如此脉脉有情,那么人间真情,岂有不超过明月?它也像月光一样无所不在,永远存在。”从这样的立意出发,吴贻弓导演想在片中通过月亮做点文章:“他先设计了28个各式各样的月亮,有时是‘月上柳梢头’,有时是‘月到天心处’,有时是‘云破月来花弄影’,有时则是‘月移花影上栏杆’......这些月亮大小有别,色彩各异,通过不同的特技造型分别在影片的不同场景,不同气氛中出现。”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发现个月亮还不够用,最后又增加了一个变为29个。导演希望这些月亮能成为一种贯穿全片的情绪链,或是一种蒙太奇的韵脚,以达到整个影片含有淡雅、清新、柔和的格调,使人赏心悦目。为了进一步强化这种氛围,剧中还选用了一首以月亮为题的歌曲‘月色走今夜的衣裘,我们在月影里徜徉,月光织起了明天的梦想,月光围起了团圆的故乡’”。[1][1]
演员自述
夏宗佑:感谢吴贻弓导演对我的信任、启用我演一个从台湾回来探亲的平民百姓,就是《月随人归》的男主角张汉元。我非常喜欢这个内心复杂的小人物。他孝顺、他深情、他高兴,他痛苦在父母面前,他是个孩子在晚辈面前,他是长者他有现在的假妻,也有过去的恋人,他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我很喜欢这个角色,只想真实去感受,演一个实实在在可信的人物。[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