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离开5.9

Hello I Must Be Going

(2012)

自我反省与道德展现 作为2012年圣丹斯电影节上的开幕片,《我必须离开》描述的是一个跳脱出传统的结合了性欲与爱情的喜剧故事,关乎的是一个刚刚经历了离婚的痛苦的女子,并一路跟随着她一起寻找到了一处能够给她提供安全和庇护的港湾——通过对参杂着滑稽与悲惨时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这部影片展现出了一种情感方面的忠诚度和透明度,全部都是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艾米•明斯基此时此刻最最需要的。 由演员出身的莎拉•卡斯罗夫(Sarah Koskoff)担任编剧的工作,她在创作《我必须离开》之初,其灵感来源于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概念,卡斯罗夫回忆道:“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想挖掘一个成年的女子,当她一无所有的回到了父母的老房子里之后,是如何学会不依附任何人、任何事,慢慢走向独立的……这里还暗含着某种微妙且细致的羞辱,毕竟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突然失去了一切,被打回到原型,有如一个孩子一样脆弱且两手空空,也让她随时处在了慌恐和不安当中。由于我自己就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我知道这里面蕴含的是多么巨大的痛苦,还有让人哭笑不得的趣味性,我真的希望能够以一种尽可能坦诚、真实的角度,对这种让人悲伤的境况进行一番渲染——透过艾米的双眼,记录她每时每刻的心情,还有全部的喜怒哀乐。” 而在导演托德•路易斯(Todd Louiso)看来,他同样是对《我必须离开》里的女主人公正在面临的遭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路易斯说:“艾米不得不面对的是一个相当荒诞、可笑的境况,她被迫重新做回了孩子,只能坐在父母汽车的后座上,聆听他们的各种建议和忠告,特别是事业方面的……相对于任何一个成年人来说,他们都会对此感到无比地沮丧和无奈吧。”莎拉•卡斯罗夫则补充道:“这里还关乎了另外一个与生命的抉择有关的话题,以艾米为例,她几乎一直是以背景人物的身份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的,而这也与她的性格和天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电影的世界里,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些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形象,他们不但特别地聪明,还拥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天赋——大家都会为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唏嘘和鼓掌,无所依靠的人则得到了关于爱情生活的建议和支持,真的是让人既兴奋又深受鼓舞,心中也再次燃起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期许……观看这样的影片,确实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乐趣,可是从我个人的观点出发,我却对另外一种角色类型更加地感兴趣,他们会赋予那种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自我陶醉者所需要的关注,而且真的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我想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故事元素,然后再通过我的视角把它讲述出来。” 当托德•路易斯第一次看到这个由莎拉•卡斯罗夫完成的剧本的时候,虽然它只具备了一个相对粗糙的结构和轮廓,可路易斯还是不可避免地喜欢上了里面的内容,他承认道:“我知道卡斯罗夫是一个非常严谨、认真的作家,但有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说些笑话然后调侃一番,而《我必须离开》就是对她这个人的最为真实的反馈,既有幽默气息,又饱含着深度,很快就被圣丹斯电影节的编剧单元所接纳,直接被提上了制作日程,包括我在内,我知道自己渴望给这个故事做导演……来自于圣丹斯电影计划的米歇尔•塞特(Michelle Satter)、伊丽丝•麦克米(Ilyse Mckimmie)、卡伦•康利(Cullen Conley)还有安妮•莱(Anne Lai)都给予了我们巨大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这部影片是不可能成行的。我感到非常地幸运,我们合作过的每一个人,从制片人玛丽•简•斯卡尔斯基(Mary Jane Skalski)、汉斯•克里斯蒂安•雷特(Hans Christian Ritter)到我的助手克里斯•迪莫拉斯(Chris Dimoulas),还有其他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我们对电影拥有的是相同的激情、联系和热度——劳拉•威尔斯(Laura Veirs)为我们的影片带来的则是优美、精彩的旋律,可以说她是最晚加入到我们的行列的,却以一种相当开明又勤奋的工作态度,迅速地成为了这里面最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卡斯罗夫接着说:“威尔斯的音乐与整部影片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感觉上很像是一个关键的角色,同时还充当了艾米的声音。在为《我必须离开》做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我一直在听威尔斯的歌,然后把它们打包统统拿到了斯卡尔斯基和雷特那里,他们显然和我一样,非常喜欢这些动人的音符。对于我来说,威尔斯的作品才是我在创作的时候所遵循的真正的灵感之源,在此之前,我从没听过如此有灵气且深入人心的旋律,不过我真的没想到,我们竟然可以请到威尔斯来完成影片的原声乐,那种贯穿故事始终的凝聚力,确实是让人欲罢不能的。” 从离开到新生 在托德•路易斯看来,如果想要召集一个理想的演员阵容,手中掌握一个好的电影剧本也就成了其中最为至关重要的关键所在,路易斯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心甘情愿的加入我们的,特别是几位主要的演员,也都是在先收到剧本的情况下,才在第二天表达了自己迫切想要参与进来的意愿,而扮演了艾米的梅兰妮•林斯基(Melanie Lynskey)就成了所有人当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她差不多是在一年前看到我们的剧本并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的,从那以后,事实证明再也没有除她以外的其他人能出演这个角色。包括玛丽•简•斯卡尔斯基在内,也是在看过剧本之后深受打动,开始考虑进入我们的制片环节,特别是当她知道由林斯基演绎女主人公之后,她也意识到这将会呈现出的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电影形象,因为在此之前,她与林斯基已经在《双赢》(Win Win)中有过合作了,也一直在寻找再一次联手的机会。”莎拉•卡斯罗夫则认为:“林斯基是一个相当坦率、思维活跃的女演员,至少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没在任何一部影片中看到过与她类似的表演风格——对某一个特定的时刻拥有着敏锐的意识和感知,就好像是一朵在摄像机面前瞬间绽放的花朵,制造出了一种让人倍感震撼的美感,我甚至觉得她完全抑制住了我的呼吸,捕捉到了我的全部注意力。不管是作为一个演员还是一名普通的女子,林斯基展现出来的都是让人眩目的美丽与才华,她能如此早地就签约到我们的剧组里,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美好的契机。” 而紧跟在梅兰妮•林斯基之后的,则是演绎了艾米妈妈鲁丝的布莱思•丹纳(Blythe Danner),同样是初期就决定加盟的元老之一,莎拉•卡斯罗夫描述道:“与林斯基比较相似的是,丹纳也是对我们的剧本一见钟情,这让我们深受感动……可以说丹纳与鲁丝有一部分是完全重合的,她坚强、美丽、端庄、文雅,但是也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脆弱的一面,丹纳赋予了这个角色需要的全部品质。”托德•路易斯继续说:“等到了为杰瑞米寻找一个合适的扮演者的时候,我们也碰到了一个真正的障碍,因为我们意识到,想要找到这样一个不带任何伪装、非常真实的年轻的男演员,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克里斯托弗•阿波特(Christopher Abbott)第一次走进试镜的房间,林斯基就忍不住尖叫起来,因为他不但为我们展现出一种毫无掩饰的赤裸裸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同时还参杂着十足的趣味性,以及与他这个年龄不大相符的性感。事实上,在挑选演员的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幽默感,包括在影片中出演了艾米的爸爸斯坦的约翰•鲁宾斯坦(John Rubinstein)在内,他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棒的男人,还是一个好爸爸,只是,他同样也有别人难以触及的情绪的波动和心事……我几乎完全不用指导鲁宾斯坦应该怎么做,他有着一种天生的敏锐与直觉,很快就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 能够集齐一个如此理想的卡司阵容,莎拉•卡斯罗夫感受到的是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战栗,要知道她真正在乎的并不是演员们的名气和可能会带动的市场,她需要的是他们之间紧密的结构和配合度,卡斯罗夫说:“以饰演了大卫的丹•福特曼(Dan Futterman)为例,虽然他只需要出现在拍摄现场一天的时间,却为他的角色带来了一个既微妙又充满智慧的维度;然后还有萨拉•蔡斯(Sara Chase)和梅拉•希姆汗(Meera Simhan),她们饰演的是艾米的前校友——如此地独特、有趣又令人惊叹。” 虽然是以一个离婚女子是如何尝试着重拾自我作为开始的,其实《我必须离开》的基调与节奏还是非常地轻松和明快的,托德•路易斯解释道:“这里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很有原创色彩的自然品质,我希望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捕捉到观众的全部注意力——发生在艾米与杰瑞米之间的那种从情感到身体上的亲近,带来的是强烈的共振和动力,我真的想要尝试一下,看看大家对于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感同身受……本来,他们之间的爱情应该是触犯了某种道德上的禁忌的,结果却让我们有了一种延伸出来的感观上的模糊判断。”莎拉•卡斯罗夫接着说:“每一个角色身上,都具备着相应的弱点和很容易分辨的攻击性,也许正是这种固有的缺陷和天性,最终凝结出了这部影片的基调和风格——至于幽默感,则全部来源于敏感的脆弱,传递出的是信息含量巨大的信号,不只是趣味程度,包括情感在内,同样来自于这里。” 在实现《我必须离开》的视觉想象力的过程中,采取的则是一分为二的鲜明的对照,托德•路易斯说:“这里有两个对比强烈的世界,一个是艾米与她的家人共同进驻的,另外一个则属于她和杰瑞米,所以我决定选择一种有着明显的对比的视觉风格,来分别描述这两个不同的环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