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bitrage
(2012)
商界的尔虞我诈 由尼古拉斯•杰雷基(Nicholas Jarecki)自编自导,《套利交易》也代表着他第一次尝试着将事业的重心从编剧的领域向导演的行业过度……打从杰雷基19岁那年于纽约大学的电影学院毕业以来,他先是以一位作家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开始:记录20位电影导演的事业开端》(Breaking In: How 20 Film Directors Got Their Start)——随后,在一位好友的推荐下,杰雷基才算是第一次与电影的世界有了亲密的接触,而且他很快就有了执导一部属于自己的影片的想法,于是他将探索的目光定格在了金融的大环境里。本身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杰雷基的父母也是靠销售日用品起家的,所以说他对这一体系还是非常地了解的,然后到了2009年,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受到的却是来自于全民的前所未有的检验和审查。在确定了自己想要挖掘和探索的故事主题之后,杰雷基开始收集一切他所能找到的与目前的经济危机相关的素材和资料,而这里最最吸引他的,是来自于《名利场》(Vanity Fair)的一本评论集锦《伟大的遗物》(The Great Hangover),里面详细地分析了目前的金融界的垮台所为何来,杰雷基回忆道:“这本书不但对经济现状剖析的头头是道,还深入到几个牵扯其中的商业玩家的个人生活当中……与此同时,我阅读了许多带有关联性的报道和文章,这个时候,我的好朋友凯文•特伦(Kevin Turen)给我打来电话,他还将为这部影片担任制片人的工作,他对我说,‘我们一直说要一起制作一部电影作品,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你不是那种能耐得住等待的人,我们现在必须得有所行动了,你赶紧写点什么吧。’我们马上进入了讨论当中,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的解析,毕竟我们没钱,所以能真正提上日程的东西也是少之又少的。后来,还是特伦提出的建议,他让我从简单的东西开始写,以一个屋子作为背景,随便描述一些朝着异常可怕的错误方向发展的内容,总之是不要再拖延下去了,马上投入创作——与《套利交易》有关的一切就是这么开始的。” 随着启动环节的正式敲定,当尼古拉斯•杰雷基正式提笔的时候,他脑子里想的却都是自己的家乡纽约市,还有那个让他异常熟悉的世界,杰雷基说:“我开始设想一个住在华丽的豪宅里的男子——他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商人?他平时都做些什么?如果他生活在这里,那么他一定非常地富有,可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崩盘,他的资金也会出现大麻烦……那么,如果他曾经是一个好人,在他越来越有钱之后,他的生活也变得愈加地复杂、世故且腐败起来,就因为他的财富,帮助他凌驾在了惯常遵循的道德尺度之上。如今,他手中的一切不但失去了控制,包括他周遭的世界也彻底地坍塌了,他又会对这种情况做出什么样的回应呢?他会选择如何去保护自己以及他的家人呢?于是,罗伯特•米勒这个人物随之诞生了。” 尼古拉斯•杰雷基是在一个由企业家和商人构成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他了解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杰雷基承认道:“我一直都对商业的运作流程非常地着迷,我现在也有属于我自己的公司,所以我知道这里面蕴含着多大的技术含量和相应的知识——我是从我的父母那里学来的经商之道,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最有成效的。” 毫无疑问,尼古拉斯•杰雷基在纽约的特殊的成长背景,也赋予了他另外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对这里的极具多样性的居民异常的熟悉和了解,不论经济实力,也不论高低贵贱,而这也成了杰雷基构思罗伯特这个角色的时候最坚实的基础和依据……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另外一个名叫吉米•格兰特的人物,他是一个年轻的黑人,与罗伯特有着相当复杂的渊源和过去。很快,吉米就发展成了整个故事的一个核心的存在,不仅代表的是罗伯特道德价值观的对立面,同时也成了他的一位同谋。 最终,尼古拉斯•杰雷基花了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套利交易》的剧本工作,然后他就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如何让整个故事从原创的雏形转变成惊悚片的框架上,继而让一个强大又成功的商人不得不面对的是道德上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包括凯文•特伦在内,他在发展剧本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相当艰难且需要大量的调查数据的过程,他还意识到,他们需要的是与众不同的观念或看法,在相互的鞭策下,才有可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进展,特伦说:“我们邀请了很多朋友过来,在他们面前朗读一些对话部分,然后发问,‘如果罗伯特选择这么做了,会发生什么事呢?他的下一步动向又是什么呢?’我知道他们肯定会认为我已经疯了,可事实上呢?只有我和杰雷基知道,我们拥有的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朋友圈,他们愿意聆听我说的话,让我放肆的在他们面前讨论一些疯狂的想法……说实话,我喜欢这个环节。” 一个相对神秘的世界 打从一开始,凯文•特伦和尼古拉斯•杰雷基对这一故事素材所持有的难以磨灭的激情,最终帮他们凝结到了一个风格迥异的幕后制片小组……曾与杰雷基为《线人》(The Informers)合写了剧本的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Bret Easton Ellis)将这个电影计划推荐给了参与过《毒品网络》(Traffic)的制片人劳拉•比克福德(Laura Bickford),她不但拥有的是丰富的电影经验,而且还和很多杰雷基最喜爱的导演有过合作,比克福德表示:“当我看过了剧本之后,我对此萌生了巨大的兴趣,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那种具备了一定的娱乐性、又能为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很难接触到的世界的电影作品——《套利交易》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在大银幕上很少以如此真实的笔墨描述的大环境,然后引领着你一起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阴谋之旅。”杰雷基接着说:“当我第一次见到比克福德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以后我们有机会一起制作一部影片,但是随着剧本开始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稳步地发展,我最后还是决定邀请她加入我们……她的加盟,给我们带来的是最宝贵的知识和技术方面的财富,她还教会了我们,要如何去聚拢一个极富创造力的伟大的制作团队。” 然而,在2010年感恩节的时候,几位电影人却经历了想象不到的重创,因为他们失去了所有的拍摄资金,原定于2011年4月开拍的日程,也不得不无限期延后,尼古拉斯•杰雷基说:“那个时候的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集齐数百万美元的庞大预算,要么彻底的放弃,也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劳拉•比克福德不断地鼓励着大家,‘我们必须要保持住前进的姿态,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个好本子,肯定能够找到我们需要的资金,也许在挑选演员的时候,就会扭转这一局面了。’显然,比克福德一直对此深信不疑,她不断地强调令人沮丧的低谷期终究会过去的,幸运的是,她是对的。” 除了像劳拉•比克福德这样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幕后创作小组还吸纳了贾斯汀•纳皮(Justin Nappi)这种年轻的制片人,而且在他的努力下,他们真的只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就找到了足够多的预算……纳皮非常喜欢剧本,在洛杉矶会见了凯文•特伦和尼古拉斯•杰雷基之后,马上决定加入进来,纳皮描述道:“从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起,我就感受到了我们之间似乎有着很强的感应和维系,到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非常亲密的好朋友。《套利交易》关乎的是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的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对这样一个世界所做出的极具真实性的描绘,立刻就牢牢地捕捉住了我的注意力。”比克福德继续说:“虽然这是纳皮第一次做制片人,可是他的奉献精神真的是让我们非常地感动——他对这部影片怀有的是特别强烈的信念,从一开始就是一位绝对的拥护者。” 与此同时,尼古拉斯•杰雷基还在寻找一位可以从客观出发来维护一切的完整性的制片人,劳拉•比克福德向他介绍了来自于纽约当地的电影人罗伯特•萨勒莫(Robert Salerno)——他之前的制片作品分别包括《21克》(21 Grams)和《单身男子》(A Single Man)。当杰雷基还是一位纪录片导演的时候,萨勒莫对他的作品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所以对他的天分有着极强的信心,但是,这里给他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的,却是杰雷基对他所描写的这样一个世界的知晓和熟悉程度,萨勒莫说:“我觉得对于杰雷基来说,让他讲述一个如此这般的故事,肯定是蕴含着大量的趣味性的,因为他对金融的领域,拥有的是独特的见解和洞察力,包括进驻在这里的一群人,他也都非常地了解……杰雷基显然对传达与人物有关的细节尤其地感兴趣,还有整个体系的真实性,也是他一直在力求达成的。这部影片毫无疑问关乎的是一个符合时代思潮的当代话题,完全是围绕着让人挫败的经济危机展开故事的,继而体现出了人性贪婪、傲慢的一面,深入到的是这个社会最晦涩的阴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