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北京

The Strangers in Beijing

(1995)

电影改编

说来也巧,早已移情别恋于影视的王朔,当初也看上黑马的这部小说,曾找黑马商谈转让改编权。黑马考虑了一下,还是把小说交给何群。因为何群已有了改编的大纲,并落实了部分资金,而王朔当时忙于拍别的戏,一时顾不了他。 何群请一位作家改编。编剧把片名改名为《移民楼的故事》。平淡无奇。何群把它改过来了,还叫《混在北京》。他要的就是这个充满人生况味的“混”字。[1][1]

导演阐述

我的这部片子能拍成,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好的文学作品—黑马的那篇同名小说。我看了小说后有些感触。第一,我觉得知识分子活得很酸楚很累;第二,我觉得知识分子也在退化。知识分子严格来讲已经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了,他们下意识地堕落。我只能如实记录下我身边和小说里的人在面临变革的社会里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另外,我觉得艺术家应该关注现实。如果你连一点关注现实的勇气都没有,老是借古讽今,借古说事,我觉得没什么劲!但我也不想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持不同政见者,我只是实事求是地反映一种状态。我现在担心影片进入市场,怎么才能收回成本来。好在,这不是一部大制作。我不赶时髦,好像没有几千万就不能拍片子。大家活得都应该实在点,就像片子里说的那样,可能活得越实在的人,越能够生存下去。[2][2]

女性人物形象塑造

剧雪说,“这个角色与原小说中的人物相差较大,小说中的季子是个风情万种,为达目的而在男人群中处处留情的女人;而影片中的她却基本上是个比较正派的女人)。尽管她仍有很多缺点,但由于这些缺陷很容易让人理解与同情因此她仍很可爱。”季子的际遇,“寄寓着当代女性的无名的痛楚,难于界说的境况、人的无所归居的茫然以及对于幸福与获救的向往”。她终于放弃出国的念头,决心去海南闯条新路。她的出走,无悔、无憾。[1][1]


参考资料

  • [1] 洪群.何群与《混在北京》[J].福建艺术,1996,(02).
  • [2] 张卫 等.关注现实的影片《混在北京》[J].电影艺术,19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