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7.7

The Lu Gou Qiao Incident

(1995)

导演回忆

李前宽在写《七七事变》的分镜头时正值6月,天气非常炎热,“工作时赤膊上阵,汗水也打湿了稿纸”。据他回忆,自己一边写分镜头,脑海中一边想象出画面来。“最后一个镜头是29军战士退出卢沟桥,百姓相送,显示出悲怆的画面。我情不自禁地在旁边写下‘壮在卢沟桥,壮在29军的战士们,壮在中华民族铁血儿女们’这句话,眼泪也夺眶而出。在拍摄影片时,这句话也成为了结尾的字幕。”

影片的灵魂是塑造鲜活的历史人物,从而带领观众进入电影的情境。拍摄《七七事变》前,主创团队在抗日纪念馆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等多名抗日将领后裔都来到了现场。“一些还健在的29军将士也闻讯赶来。我们非常激动,深受鼓舞,这股劲儿也贯穿整个拍摄始终。”肖桂云感慨说。

场景还原

真实的历史感,是抗战影片赖以成活的精髓,也是向民族和英烈必要的致敬。然而,剧组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难以重现真实:卢沟桥已不具备拍摄战争场面的条件。思量再三,剧组决定利用吉林省扶余市陶赖昭的一座废弃的大铁桥,并采用“移花接木”的特技手法重现真实战场。

“我们把一个两米长的大玻璃立在摄影机前,然后把卢沟桥画在上面,大铁桥在前,‘卢沟桥’在后,尽量让场景逼真。”《七七事变》的特技师钟泉说,为了还原战斗时水柱喷射的场景,剧组在北京郊区找了一个水塘,按1:1做出卢沟桥的桥栏杆和石狮;为再现宛平城被炸的场面,剧组在卢沟桥南边一个叫杜家坎的地方,做成了一个10:1大小的城墙模型。在这个基础上,把砖头等比例也都缩小,然后绑上炸点来爆炸。

钟泉表示,这组爆炸镜头令他印象深刻。当时正值11月份,北京天气寒冷,负责烟火的工作人员冒着严寒脱衣服下水,把所有的炸点布置好。

肖桂云说,该片非常注重细节上的处理,例如每个将士牺牲时的样子和环境都有所不同。“如赵登禹牺牲时,我们让他靠在石狮子上,一朵乌云在他后面,寓意’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后面的石狮子也象征着中国人民的觉醒;佟麟阁在一片向日葵地里面倒下,这种残酷的现实、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与大地的美好、英雄人物的作为相辅相成,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1][1]

参考资料

  • [1] 新华网.向民族英烈致敬:揭秘抗日影片《七七事变》的创作故事[EB/OL].2015年07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