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Hook Summer
(2012)
时隔4年的首次回归 毫无疑问,《雷德胡克的夏天》延续的是一位像斯派克•李(Spike Lee)这样的电影人对布鲁克林的一片深情与怀念,而在这样一个被他称之为“布鲁克林编年史”的合集里,里面包含了一系列他早期创作的作品,有《稳操胜劵》(She's Gotta Have It)、《为所应为》(Do the Right Thing)、《种族情深》(Crooklyn)、《悬疑犯》(Clockers)和《单挑》(He Got Game)……如今算是借助这样一部影片回归到了这个让他牵肠挂肚的故事领域。作为不屈不挠且韧性十足的独立电影制作业初期的代表,李同时也是美国黑人电影人里最为成功的一个典范,而这一次促使他重拾布鲁克林的黑人文化根基的,则源于一次朋友之间的深切的恳谈,李回忆道:“我和作家兼编剧詹姆斯•麦克布莱德(James McBride)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当时正在一起制作《圣安娜奇迹》(Miracle at St. Anna)。一天早上,我们共进早餐,然后不可避免地聊到了美国黑人电影业的现状——我还记得我那个时候非常地沮丧,因为我一直积极筹备的《局内人》(Inside Man)的续集,最终还是无疾而终,要知道这很可能是我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部电影作品。后来,我们聊到了我们想要讲述的是什么样类型的故事,正好麦克布莱德来自于布鲁克林,而且所在的位置就是雷德胡克,于是我们根据这样的经历合写出了一个电影剧本。” 也许正是源于这样一个开始,《雷德胡克的夏天》也不可避免地从斯派克•李和詹姆斯•麦克布莱德的生活中提炼了很多真实的元素,李说:“毕竟那里是麦克布莱德真正生活过的地方,再加上当地如此切合实际的黑人文化,所以这个故事里有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的过去不谋而合——包括出现在影片中的那座教堂,也是由麦克布莱德的父母亲自为我们挑选的。” 除了饰演了伊诺克•罗伊斯主教的克拉克•皮特斯(Clarke Peters),斯派克•李为《雷德胡克的夏天》挑选的是一个完全没有名气和影响力的演员阵容,可是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却展现出了难得一见的实力和才华,李承认道:“对于这样一部独立制作而言,我只与我能发现的最优秀的人才合作,为此,我几乎走遍了整个纽约城……然后,我来到了布鲁克林,找到了记忆中的那所初中,虽然还是一样的校园,可是学校的名字已经变了。这里有一个名叫爱德华•罗宾逊(Edward Robinson)的表演老师,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导师,总能挖掘到拥有着优秀的表演天分的孩子,于是我决定去他的班级看看——正是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弗雷克•罗伊艾尔的扮演者朱尔斯•布朗(Jules Brown),还有托妮•莱塞斯(Toni Lysaith),她在影片中的角色是查兹•莫宁斯塔。” 不仅仅是以独立制作的要求标榜自己,《雷德胡克的夏天》的预算也低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甚至连100万美元都不到,斯派克•李说:“基本上而言,其实就是我一人出资承担了这部影片的全部花费,看起来过程很简单,事实上我背负的是沉重的压力,而且为了实现这一切,我不得不跨越很多特别艰难的障碍……但是,这样的电影制作经历对于我来说同样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因为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拍我们想看到的那类影片,拥有的是绝对的自由,无需受到任何限制。” 在经历了像《局内人》和《圣安娜奇迹》这样的成功之后,斯派克•李这一次选择回归到他的“根源”所在,以一部如此小成本的独立作品低调出击,他形容道:“这恰好是我一直竭力避免的情况,不想让别人用‘回归’的字眼来形容我,就好像我只适合制作这种小成本的片子一样,可是,我又想不出更好、更贴切的词语,所以干脆就不去在意了……我相信,如果有人看过我的全部作品的话,就会意识到它们覆盖的话题拥有着多么广阔的维度和跨度——现在的好莱坞热衷的是各种形式的前传和续集,确实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大家需要一些不一样的刺激和冲击,我很乐意充当这样的角色。可能我还是对之前《局内人》的续集的流产耿耿于怀,我想不通的是,既然很多片子可以拍到第3集、第4集,为什么偏偏轮到我们的时候,一切却变得如此地艰难?我没有责怪任何人的意思,我只是心有不甘,我在里面倾注的是我全部的心血,可是最后却以如此无奈的结局收场,这让我感到相当地憋闷,所以我选择暂时回到只需要很少的资金的独立的世界,也算是找个机会为自己换换心情,希望我可以重拾最初拍一部电影所能带给我的快乐和满足。” 一个反复出现的话题 虽然与1989年的那部《为所应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雷德胡克的夏天》绝对不是一部续集之作,斯派克•李说:“这两部影片惟一的共同点就是发生在同一个环境背景和邻里社区当中,然后就是我自己了,我饰演的是同一个角色,他的名字叫莫基……很多年前,他还是一个相当矛盾和冲突的报童,不过到了新一集故事里,他不再是受到关注的焦点,我转而把镜头对准了一个养尊处优且受到了很好的保护的亚特兰大男孩,他来到纽约的布鲁克林拜访他的亲戚,结果却经历了一场让他大开眼界的惊人之旅——其实我这个人对缅怀过去没什么兴趣,我更加注重的是现在以及我们占据的这个空间,而这个叫莫基的人物,只是一个引子或过客而已。” 这一次,斯派克•李进驻的是一个他有很长时间不曾关注过的领域,他更习惯于把这称之为对布鲁克林的“乡愁”,李解释道:“我对这样一个特殊的世界确实是有着某种值得延续下去的情感,所以我的作品里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联系和符号——比如说《为所应为》中的那两位嗜杀的警察,就曾在《丛林热》(Jungle Fever)和《悬疑犯》里重复出现过,最后还在《局内人》中露了一脸。” 也许是因为2008年的《圣安娜奇迹》在票房上的惨淡收场,才致使斯派克•李一直跃跃欲试的《局内人2》没办法变成现实,也使得心灰意冷的他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了电视纪录片上……如此说来,《雷德胡克的夏天》代表的是他沉寂了4年之后,第一次回归到大银幕的世界,李说:“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最大的特色就是各种拖延与耽搁,尤其是针对某种类型的作品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相当艰难且复杂的大环境——当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的时候,我觉得还是离开一下比较好,毕竟这就是现实,是靠我们个人所改变不了的。” 最初的时候,斯派克•李是以参加圣丹斯电影节的方式首次为《雷德胡克的夏天》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的,而且他从一开始就信誓旦旦的承诺,不管最后有没有发行商对这部影片产生兴趣并买下它的版权,它都会在今年夏天如期走上院线,李表示:“其实这才是我的第一目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此抢时间,力争一定要参加上圣丹斯电影节的原因,因为我们都希望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家合适的电影公司,然后赋予我们足够的时间,让我们从容地准备夏日的公映。” 虽然斯派克•李名声在外,可是他来到电影节上与年轻的电影人竞争,同样感受到的是无形的压力,他只是假装自己并不在乎而已,李说:“回归到相当小众的独立领域,也意味着我不用再在影片的主题上有所纠结和压缩……《雷德胡克的夏天》同样关注的与种族有关的一些议题和环境,几乎渗透进了我的每一部电影作品中,这里我需要处理的是一种与反向移民有关的话题,存在于美国很多的市区环境当中——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美国黑人都是以南方为起点,分别迁徙到华盛顿、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和加州,如今,很多年过去了,那些走出去的人,又开始纷纷返回南方。” 《雷德胡克的夏天》所展现出的浓郁的人文关怀,也让它有别于那种单纯的政治层面的叙述,关乎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主人公,是如何与他从没有见过面的祖父一起共度整个夏日的,斯派克•李描述道:“其实我们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我与詹姆斯•麦克布莱德一起完成剧本的过程中,我们都是站在一个作者的角度,然后潜心的研究应该如何展现这样一段发生在一个小男孩身上的生命历程……我们尝试着简化一切旁枝末节,尽可能地以一个相对单纯的视角开始。” 当然,按照斯派克•李以往的讲故事习惯,他是不可能老老实实地描述一场与成长有关的生命之旅的,所以他在《雷德胡克的夏天》中埋下了几次相当令人期待的伏笔,李说:“尤其是影片发展到最后,会出现一个非常令人惊叹的峰回路转,将整体的故事发展带进了一个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方向……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为所应为》的结局部分发生在街头的大规模的骚乱与暴动,相信就能理解我为何会在这部影片里做出这样的安排了,尤其是围绕着莫基这个角色所建立的让人不安的风格氛围,也成了我决定把他延续到这部影片中的主要原因,毕竟我需要的是一个带有象征性的符号和提醒。” 由于之前的《为所应为》引起了范围很大的争议与讨论,所以《雷德胡克的夏天》自然会带给大家无限的遐想,不过斯派克•李还是决定不对此做任何无意义的推测或猜想,只是对最后能够完成这部影片的制作感到特别地心满意足,李认为:“我不能呆呆的等着别人给我投资,我必须主动出击,以此来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