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Security
(2012)
“断箭”之后 严刑逼供 2011年出上映的社会派影片《断箭》意外成为票房黑马,再次证明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忠武路几乎将韩国知名的事件都拿来拍电影,也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随着政治环境逐渐宽松,过去的很多禁忌、敏感题材受到电影人的青睐。《断箭》导演郑智泳将目光投到了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军人独裁统治时期的“金槿泰事件”。 南营洞“对共分室”如今已经成为与“恐怖”对等的代名词。当时,很多民运人士再次遭到非人待遇,被施以各种各样惨无人性的逼供方式,其中就包括民运领导人——金槿泰。后来,他将自己在南营洞22天的惨痛经历整理成手稿,却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转手于不同的出版社,却始终得不到出版。所幸,后来该手稿终于在出版机构的努力下大白于天下,多次重印,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断箭》之后,导演郑智泳就一直在构思新的创作。一直以来,他都十分尊敬作为民运先驱的金槿泰,因此,很快便着手关于“南营洞”的故事,所依据的正是金槿泰用血泪完成得自传性手稿。2012年2月,郑智泳在忠州友人的农场,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新剧本的初稿,当时的名字是《野蛮的时代》。郑智泳表示,让他印象最深的是,金槿泰在2005年曾见过当年对其严刑拷打的刑讯官李根安。20年后,金槿泰仍无法原谅对方的虐行,并百感交集。在电影版的《南营洞1985》中,郑智泳如实反映了那段残酷的历史,严刑逼供的惨烈、人性的明暗皆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认卒睹。这位曾拍摄《白色战争》《南部军》等多部严肃历史题材的导演始终坚信,真相的力量绝对比创作本身更强大。 原班人马大集结 《断箭》成功动员了340万人次票房,这个成绩对于整个团队来说始料未及,毕竟这是一部低成本的制作,主演安成基甚至没有收取片酬,只是在上映后参加了分红。因此,当郑智泳筹建新片团队时,第一时间想到了原班人马。 首先召集到剧组的是在《断箭》中扮演律师的朴元尚。在确定最终卡司名单时,所有人都以为朴元尚会饰演拷问专员李斗焕,可郑智泳却属意他担纲第一男主角——金根泰。读过初稿,朴元尚为适应角色,次日便投入减重10kg的瘦身计划。开机时,大家惊奇地发现,朴元尚真的清减不少,活脱脱就是想象中金根泰的样子。 第二个被确定下来的是饰演“李斗焕”的李庆荣。在《断箭》庆功会上,李庆荣就和郑智泳约定,下一部影片如有合适角色也会欣然出演。但筹拍《南营洞1985》时,郑智泳却犯了难:李庆荣如今是人尽皆知的“中年花美男”,让他改头换目来演残暴的“侩子手”是否恰当。但是,当李庆荣看完剧本,却激动地主动请缨。他认为,李斗焕虽是反角,却有大量的内心戏需要消化,是一次绝对难忘的尝试。而他亦成为与郑智泳合作最多的演员(除《断箭》外,他们还合作过《白色战争》《荷里活小子》等)。除了朴元尚、李庆荣,忠武路的中坚力量明继南、金毅成、徐东秀,以及大众熟知的李天熙、演技派新人金中基都参与了该片的拍摄。 复原残酷 拍摄时代剧最重要的便是场景的真实度和逼真度。片中的“南营洞”在1976年至1990年绝对是一个恐怖的代名词,这里包括军人独裁时期的安企部、西冰库洞的保安司令部等。很多民运人士都曾被押往此处,接受惨绝人寰的严刑逼供,甚至惨死在那里。2005年10月以后,在警方人权保护中心的倡议下,这里对外开放,目的在于向民众普及人权意识。当然,原先这里的很多设施都已经被拆除,置景组已不可能对照地如法炮制,只能根据金槿泰的手稿以及幸存者的回忆来设计制作道具和置景。从门环、天棚、铁丝网、到淋浴器等,几乎都是严格遵循仅有文献资料设计制成,但对于“李斗焕”独创的、名为“七星板”的刑具,大家着实苦思冥想了很久。七星板原本是入殓时固定遗体用的,后来被李斗焕改造成逼供的刑具。由于没有留下图片资料,剧组也只好凭借想想制作了一个类似桌子样的模型,其功用就是可以固定受刑人,以便进一步拷问,如果拷问致死,可以直接将尸体移走。 除了恐怖的各色刑拘,演员在表演时也着实吃了不少苦头。片中大量受虐的戏码,让朴元尚近乎脱了一层皮。如没拍完一场水刑,大家就要赶快跑到他身边,确认没有什么格外的不适。事后大家才知道,朴元尚从小就有恐水症,甚至无法练习游泳。但他却凭借坚强的意志,出色完成了所有的水刑戏。本以为受刑的人最难受,殊不知,扮演行刑人的演员也是备受折磨。他们必须面对血淋淋的场面,仍要拳打脚踢,兽性大发,这更需要演员们很好地消化。李天熙等人纷纷表示,这种表演也像一种酷刑,让心灵备受折磨。·影片并未使用真人真名进行拍摄,对此导演郑智泳表示“片中所发生的事情在当时那个时代并不只发生在主人公一个人身上,片中的主人公金忠泰只是众多受害人的一个代言人”。 ·《南营洞1985》虽然含有大量裸露和暴力镜头,但在17届釜山电影节主展映单元与观众见面时,考虑到能让更多观众看到该片,电影节主办方就将电影节上映级别定为“15禁”。 ·影片最终正式上映时也被判定为“15禁”登记。韩国影像等级制度委员会给出的解释是“电影中的身体裸露镜头并非限制级诉求,而出现残忍的拷问情节也是有事实根据的现实还原”。“影等委”还表示由于定级“15禁”,将有更多不清楚那段历史的人再次“目击”27年前那悲剧的一幕。 ·影片使用了两首反战歌曲做背景音乐。一首是抗议英格兰征兵的爱尔兰反战民歌Johnny I hardly knew ye(强尼,我快认不出你了),成为“根泰的主旋律”;另一首是著名的“二战歌曲”Bella ciao,原为意大利游击队之歌,经改词编曲成为南斯拉夫影片《桥》的插曲,广为流传,是片中“根泰家族的主旋律”。 ·片中刑讯人员吹的口哨曲调出自约翰·福特的经典西部片《侠骨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