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这是一部有关“幸福”的电影。 当今的中国社会,幸福观的问题亟待解决。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本片中的人物汤六一、夏父、周杰伟都有不同的认识。主人公汤六一从“有了钱,有了房子,有了汽车”就是幸福,到形成“念书能长学问,还能懂科学、学标准”新的幸福观,从物质层面的幸福享受提升到精神层面的幸福追求。——这是我们希望完成的电影主题。 这是一部有关小人物的电影。 我们把视线投向北方偏远的小镇,集中到一群最为普通的小人物身上,试图通过他们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去触摸他们的内心。这样的触摸让我们在创作中时常感到自己内心的激动和震颤。 我们在充分了解和关注人物和故事原型之后进行艺术再创作,希望演绎后的人物和故事不要背离那片朴素、粗犷却真实、别样的土地,要让角色踩在那片土地上,承接地气。 我们把很大精力放到塑造人物上,通过一张小小的“毕业证”来牵领所有人物;避免主要角色与过去影片人物的雷同;希望主角和其他角色之间有着有力的、有机的互动;力争所有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品性、情绪、动作和前史,形象都能独特和饱满。譬如,剧中配角周杰伟从想挣钱买车开车而辍学到在汤六一影响下重回学校读书,我们为这个人物设计的出场次数不多,有些情节做了暗场处理,但其何时出场,如何出场,行为话语,我们都考虑再三。 我们力图让故事好看,避免桥段的俗套与重复,注重细节的生动与真实,同时强调情节衍进的推动与逻辑。几条线索的孰重孰轻曾让我们难以定夺。譬如,夏父和梁校长同属男配角,角色意义相当。按故事线索,六一是因同香菊的婚事同夏父发生争执、冲突,顺拍的话,六一与夏父这条线也可着重描写。斟酌之后,我们把梁校长推到了更前的位置,给了更多他同六一之间发生的故事,一是强调汤六一“我要毕业”的诉求最后胜过“我要结婚”的意愿,更贴本片主题;二是让故事在这绕了一个湾,另辟蹊径,使故事叙述有点新意,三是为在和校长的周旋中展示汤六一的性格特点和语言才华。 让电影更像电影。 创作中,导演放弃了“全能视角”,采用“限制性视角”的创作原则,这个视角限定在主人公汤六一一人身上,让片中几乎所有的事件都与他有所关(片中只有一场戏没有出现汤六一),通过他的视角观察、考量、应对所有的人和事,以及六一自己。 我们关注影片的电影化程度(眼下很多电影太像电视剧),导演创作中努力使叙事方式、画面语言、声音呈现及场景转换、气氛更替的处理更加电影化。 我们强调影片画面的动感,尽可能地让剧中人物处于动态之中,这又牵涉到故事情节的安排。 我们努力地让剧中人物都说“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