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男朋友6.9

Girlfriend Boyfriend

(2012)

幕后制作 为配合《女朋友。男朋友》剧情,拍摄进入最后阶段时,故事回到张孝全、凤小岳与女主角桂纶镁三人高中时期。片中80年代的台湾校园,严格规定发禁,学生头发必须剃成平头,凤小岳饰演的反骨文青,多次冲撞体制,头发惨被教官剃到不成型,结束拍摄后他索性 将“三千烦恼丝”剃光光。张孝全为戏减重四、五公斤,为有效控制体重,拍片时他几乎不吃晚餐。 对于总爱对自己作品演员的头发动刀,杨雅喆表示:“拍《囧男孩》时,还不确定《女朋友。男朋友》能否顺利开拍,头发就先剃再说。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如今《女朋友。男朋友》也正式杀青了。”杨雅哲也受封“最爱剃毛导演”,为“弥补”演员们的牺牲,剧组献上“育毛三宝”(生姜、四物汤、生发水),协助“复育”顶上毛发。 杨雅喆剧本创作力强,被问及剧情发展,他透露:“这部片是小镁、孝全、小岳三人‘打得最狠、哭得最惨、爱得最深’的一部电影,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也是最浓烈的,绝对不会让观众失望。”更笑言:“故事洒狗血的程度可能不会输给任何一部电视剧!” 由于三位主角档期难桥,仅四十二个拍摄日,不仅常翻班连拍,并不停在台北、新竹、高雄转景,高度考验主创团队体力及抗压性。前晚 杀青时,面对众人高分贝的鼓掌欢呼,杨雅喆逗趣表示:“这是他所看过在杀青时,最兴奋的剧组。”他也特别提到:“剧组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难度超高的拍摄工作,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咬牙苦撑过来,特别要感谢他们从头到尾的付出。” 导演的话  故事源起:八九零年代的台湾,隐形的爸爸  我一直想要拍部关于八九零年代台湾的故事,相较于现在来说,八、九零年代的台湾相当热情。那时台湾刚刚初尝自由,百家喧哗;相较之下,现在的社会则显得过于安静和冷漠,我想要找回一点点那时候的热情。  另外一个原因是刚好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有一天看到报上的一个专栏,访谈了一个导游,他领养了一个孩子十几年,因为某种原因,孩子从来没有机会叫他爸爸,他只能做孩子名义上的父亲。在公开的关系里,他们是兄弟,但是私底下,小孩子都叫他爸爸。  这个故事非常吸引我,这个导游为什么会领养这个小孩子?过程也许很离奇吧?……于是我用了一点想象力,编造出《女朋友。男朋友》的基本故事,让这个爸爸至少在电影中拥有了属于他的孩子。然后再加入友情、爱情,跟我一直很喜欢的八九零年代、那个热情有希望的时代背景去做结合,就变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女朋友。男朋友》。  耐人寻味的三角关系:无字的情书  关于电影里的情感故事,应该要从电影里主角拿着那封「无字的情书」开始说起。任何的多角关系,无论后来发展到三个人或四个人,最初一定都是从两个人开始发生。在《女朋友。男朋友》里,就得从陈忠良(张孝全饰)跟林美宝(桂纶镁饰)开始说起。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遇到很多人,但有一种人却是很特别的,他在你的生命中很重要,可是你没有办法界定他是朋友、情人、还是家人?类似这样的关系,就像戏里的那一封空白情书,不是因为无言所以留白,它的空白已经超乎言辞,只能随人定义。陈忠良跟林美宝就是这样的朋友。他们之间像情人、又像朋友、也像家人。  当后来王心仁(凤小岳饰)介入他们之间,三个人的关系就有了纠葛跟拉扯,那种你爱我,我爱她,她又爱他…这样的关系。讲起来好像很老梗,但是在现实生活里,这种追逐进退的游戏却不断在上演,从以前到现在都是。  青春的余烬是什么?  中国有个作家写过句话,他说,钱花不花到最后都是纸,青春你浪不浪费都会过去,这些话精准地传达了我的感受。《女朋友。男朋友》的前半部就是在讲青春的挥霍。然而人终究都会成长,那么,青春用力的烧过之后,它的余烬又是什么?我不希望这一切只是灰飞烟灭,应该有一种小小的解答跟温暖,我希望看完《女朋友。男朋友》后,会感受到一种小小的幸福。就是在你经历了那么多光阴、浪费了那么多青春、挥霍了那么多眼泪之后;如果你愿意回头看,再出发到另外一个阶段,幸福就会在那个遥远的尽头等待你。挥霍也许必然,付出了代价,但至少该有点收获吧。  电影的前半段,我让年轻人在学校里面搞叛变、在大学时搞学运,让他们看起来对每件事情都有意见跟热情,只因青春无敌。但当热情跟理想一旦跟私人对撞时,足以让他们分心跟妥协的,还是感情--时代再大,终究不敌内心那一份对归属感的渴望。所以我让这些角色到了30多岁,不管穿得多光鲜,整个人生都呈现在一种混乱状态;对比之下,青春的冲动与热情才会被彰显出来,突显成长后的枯萎是多么残酷。只有残酷才能显现他们最后的幸福是多么珍贵,即便幸福是那样微小,都只是在呼应他们对于爱情的渴望与压抑。  追求自由,无分世代  这部电影横跨了三十年,要怎么去做世代的对比?我在片头借用了台南女中脱裤子抗议的真实事件,让世代的对比变得更明显。80年代的年轻人处在一个如同压力锅一般的年代,说不准哪个时候就会爆炸,所以他们用猛烈的方式去冲撞体制。现在虽然还是有限制,但年轻人早学会用幽默的方法抗议取代冲撞,他们用网络串连、用集体脱裤子等等用更有趣的方式来表达诉求。  无论跨过几个世代,年轻人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争取更多的自由,因为体制的限制永远存在。电影里这些从80年代走过来的年轻人,因为受到体制束缚,所以要激烈抗争;但是当他们到了中年有了一定权力之后,表面上好像都自由了,也得到了抗争的果实,却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自己过去所反对的那个样貌,因为私欲把自己绑死了。  电影里关于「自由」这个主题所延伸出的另一种探讨,则是爱情上的自由。电影里林美宝一心想追求自由,却始终没能搞懂自由的真义;命运的安排下,让她从一个原本可以在爱情的太阳下行走的人,变成一个必须在暗夜里蒙面的孤单客,跟陈忠良都变成了在社会的压力下,没有自由、必须隐身起来的人。爱情上的自由是这部电影内含的重要讯息;如果爱已不复存在,那就学着自由的离开吧!正视自己的不堪,的确痛苦也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勇气,不正也是自由的开始?  花絮 · 杨雅喆表示,电影灵感来自报纸专栏,他希望通过影片中三个年轻人面对人生起落,让台湾人民从社会混乱而失落焦虑的情感中,找回久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