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与骨6.0

Un gout de rouille et d'os

(2012)

残缺的身体和希望 改编自克雷格•戴维森(Craig Davidson)所著的一个短篇故事,《锈与骨》对焦的是男女主人公阿里和斯蒂芬妮共同经历的一场足以扭转命运的改变,就像为影片担任了编剧兼导演的雅克•欧迪亚(Jacques Audiard)和几位主演在此期间有过的体验一样,他们一起展开的是一场关乎着自我发现的旅程,而且还在这个过程中清楚地意识到,原来这一切并不若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且可以预期……在这部影片中扮演了斯蒂芬妮的是曾获得过奥斯卡影后的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是一个在一场事故中不幸失去了双腿的训鲸师,她回忆道:“当我第一次阅读剧本的时候,一下子就被斯蒂芬妮这个角色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但我不得不声明的一点是,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是很能理解她——在我试了很多方法还是百思不解之后,我接近于崩溃地找到了欧迪亚,向他坦承了我的困惑,他对我说,‘好吧,你的情况和我有点类似,我也不知道她是谁……要不干脆这样吧,咱俩结伴共同完成这个创作历程,一起去寻找她,然后赋予她生命和活力。’听完他的话,我真的是激动坏了,不过到了最后,斯蒂芬妮对于我来说仍然是一个有点神秘的女人。” 让法国电影人雅克•欧迪亚感到非常难以置信的是,这场由他带领的围绕着《锈与骨》展开的探索之旅,竟然会出现这么多无法预期的可能性,欧迪亚说:“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地去尝试以及挑战自我的过程,从写作到拍摄,再到演员的表演、剪辑以及配乐,几乎每一个阶段都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选择,贯穿在了整个制作历程的始终……到了最后,我们共同凝结出来的是一个极具自然风格的现实主义理念,而不是那种过于超现实的梦幻情结。”玛丽昂•歌迪亚则认为:“我最最担心的就是无法直白地演绎出斯蒂芬妮所遭受的那种损伤,但是欧迪亚却把我的不确定当成了一种优势或拐点,他毫不掩饰地对我说过,‘我们的影片所包含的故事就是,有这么一个女孩,突然,她失去了两条腿——这对于斯蒂芬妮来说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全新的转折,我想你的感觉应该和她是一样的。’” 事实上,《锈与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个与原著完全背道而驰的理念和方向,雅克•欧迪亚解释道:“我读了克雷格•戴维森的短篇故事集,并从中得到了难以言喻的快乐……我觉得戴维森是一个非常擅长描写各种危机的作者,他以一种相当残酷、直白的方式,构架了一个摇摇欲坠的现代社会,还有他所塑造的人物,大多处在一种可进可退的边缘地带,甚至是直接脱节出去的。在拍完了《预言者》(A Prophet)之后,我和我的创作搭档托马斯•拜德盖恩(Thomas Bidegain)都对这种关于如何被禁锢在一个有形的枷锁中的电影想法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决定在这个基础上讲述一个爱情故事,沐浴在阳光当中,展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亲密的维系。与此同时,我们还想深入挖掘一下很有现代气息的混乱与野蛮,而且不会明确地标注出它们会把我们引领到一个什么样的方向上去——我们被如此强烈又鲜明的对比给吸引住了,所以影片里的爱情,与戴维森的文选已经不是同一种概念了,其实是我们把它发明出来的。” 即使在爱情降临前,不管是阿里还是斯蒂芬妮,都曾体会过难以名状的痛苦,但是在彼此的慰藉和安抚下,他们再一次找回了真实的自我,然后在一个到处都是暴力以及情感的伤疤的世界里一路前行——在雅克•欧迪亚和两位主演共同的努力下,他们所描述出的是一段制造出了极强的共振的爱情关系,在影片中饰演了阿里的马提亚斯•修奈尔茨(Matthias Schoenaerts)说:“欧迪亚一直在寻找的是一种即刻的生命展现,并不是单纯地在执行他剧本里讲述的内容,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度的警觉,因为他知道,生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特别是他在剧本中所记录的那种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悲惨遭遇,会迫使着出现在其中的人物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 黑暗的因子与暴力的根源 很快,雅克•欧迪亚就意识到,《锈与骨》中的阿里并不是那种容易博取大家的同情的角色类型,观众会对他产生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无法对他的窘境产生直接的认同感。但是,他的真挚与直率,却具有着与生俱来的真实的吸引力,马提亚斯•修奈尔茨形容道:“我与玛丽昂•歌迪亚做了大量的排练,也包含了一些即兴创作的内容,我们都在尝试着找到我们的角色更黑暗、更坚韧的一面,最终,我们决定赋予阿里一种有如孩童般的纯真,也让这个角色突然变得异常具有现实主义风格起来,包括斯蒂芬妮对他的爱,既真实可信又容易理解——也许正是这种有点幼稚又极具活力的能量,才会令这个角色变得前所未有的生动。作为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阿里知道自己卷入的是什么样的麻烦当中,所以他为此变得特别地消沉和沮丧……随后我们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需要一个人去包容他、爱慕他。可以说对于爱情,阿里就有如一张白纸一样一片空白,另外,他还得学着去爱他的孩子——欧迪亚在塑造一个人物的时候,总是有办法让他们的存在具备如此深远的意义,而且还展现出了极其复杂的层次感,让你久久无法忘怀。 他无疑属于那种演员最渴望合作的电影人,不但很有配合精神,还能捕捉到最具有闪光点的表演,我们都放心地把一切交给了他。”歌迪亚接着说:“我曾经和很多令人惊叹的导演合作过,但是这一次欧迪亚还是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感悟,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这个故事和里面的角色怀有的是什么样的深情,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强烈了,而且非常具有鼓舞意义和感染力,也相当地诗情画意。” 作为雅克•欧迪亚长久以来的合作伙伴,摄影师斯蒂芬•封丹纳(Stéphane Fontaine)之前还曾负责拍摄过他的其他作品,比如说《预言者》和《我心遗忘的节奏》(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而到了这部影片,封丹纳需要担负的责任也是相当的艰巨的,他首先需要创造的是城市里所特有的那种商品化的氛围,然后还有大卖场、夜总会以及海洋公园的鲸鱼表演。但是,当阳光和海水冲洗以及拍打着斯蒂芬妮的身体的时候,他还得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得到了释放的自由……当然,这里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性爱场面的魅惑与冲动,还有战斗场景的惊险和刺激,也迫使着封丹纳决定在苦涩、悲切的现实中结合一些有点像是白日梦的奇幻,欧迪亚说:“我和封丹纳都对应该如何加强画面的冲击力特别地感兴趣,而且想办法为它们涂上的是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其中包括激情、极度苛刻的环境以及极端的情绪。我们想要寻找到的是一种既残酷又带有明显的对比的审美风格,我们甚至考虑到了新表现主义——谈及的作品有托德•布朗宁(Tod Browning)的《畸型人》(Freaks),还有朗•钱尼(Lon Chaney)的电影作品,以及大萧条时期的描写马戏团和露天市场的影片,都是在利用一种陌生、离奇的视觉风格,然后对黑暗的现实进行升华或理想化的处理。另外,我们还谈到了畸形的恐怖传奇,以查尔斯•劳顿(Charles Laughton)的《猎人之夜》(The Night of the Hunter)为例,整个故事开始于一位父亲在他的儿子面前被警察逮捕,为了养活这个家,他偷了很贵重的东西……我想说的是,这些是不是都可以被归类到表现主义的范畴呢?事实上,对此,我们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 作为这次表演体系里的核心演员,马提亚斯•修奈尔茨和玛丽昂•歌迪亚都不得不让自己的身体适应某种极度的重压和强迫,歌迪亚表示:“针对曾做过截肢手术的人,我做了大量的调查,还看了很多这方面的视频,不过,却是雅克•欧迪亚带给的我更多可以参照的方向和依据,他对我说,‘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有的时候,你身体的某一部分会拒绝执行你的大脑所发出的命令,所以你会突然想要站起来,却忘了你的腿已经没了,然后你就不受控制地摔倒了。’正是欧迪亚的一席话,让我瞬间茅塞顿开,你可能无法从大银幕上感受到我前后的转变,但是真的帮助我对这个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技术上进行考量,断腿的部分是通过CGI来实现的,即使我们现在能够借用电脑实现很多东西,然而我却认为这显然是最没有意思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更喜欢的是那种有血有肉有真实的触感的对接,不管是性爱还是暴力,我渴望能够亲自去感受这一切,而不是依靠其他手段来获得——好在影片里使用到CGI的地方并不多,否则我真的会抑郁的。” 花絮 影片从2011年10月开始在位于戛纳、尼斯和安蒂贝斯之间的阿尔卑斯滨海省拍摄。大约拍了30天,摄制组又移师比利时一周,拍摄发生在那里的场景。 戛纳电影节很偏爱雅克·欧迪亚,他经常被邀请,并且很少空手而归。他在1996年第49届戛纳电影节上以《自制英雄》获最佳编剧奖,在2009年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上更进一步,凭借《预言者》勇夺评审团大奖。我们有理由相信,欧迪亚这次携新片再次出现在戛纳,无疑是金棕榈的有力争夺者。 《锈与骨》中有三个新发现:柯瑞妮·马瑟罗,出道较晚,曾在《路易斯·温默》中扮演同名主人公;席琳·萨莱特,曾凭借《妓院回忆》中的角色提名2012恺撒奖最佳新人女演员;不要忘了还有马提亚斯·修奈尔,从令人印象深刻的《顽固分子》中脱颖而出。 既然已经签约确定出演《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尽管并不是主角,玛丽昂·歌迪亚也不能同时拍摄另一部电影。但是她毫无疑问很想参与《锈与骨》,于是只好隐瞒电影拍摄时间,后者拍摄接近尾声时正好与那部好莱坞大制作的时间稍微重叠。因此《锈与骨》剧组只好暗中加快进度,避免影响玛丽昂·歌迪亚的档期。尽管做得很谨慎,最终内幕还是被美国杂志《综艺》踢爆了。 为了《锈与骨》这部影片,导演欧迪亚召集了他的长期合作伙伴,如摄影指导斯蒂芬·方丹、布景师米歇尔·巴泰勒、制片人帕斯卡尔·古什德,都是与导演第三次合作了。当然,他同样也启用了新的合作者,像是服装造型维吉妮·梦黛儿、音乐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和剪辑朱丽叶·威尔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