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的笑声

Laughter in the Moon VIillage

(1981)

剧本创作

编剧金海涛在部队时看到过一幅照片,照片上一位农民笑盈盈地拿着收音机、戴着手表,身边还有鸡鸭等家禽。事后,他了解到,那位农民其实是村里最穷的人,照片上的东西都是东拼西凑来的,为的是拍一张显示农村已经富裕起来的照片。另外,在插队和在地方报纸当记者期间,他目睹了“四人帮”给农民带来的种种沉重灾难。这些成为他创作《月亮湾的笑声》的灵感来源。最初金海涛写的《月亮湾的笑声》是一篇短篇小说,他的战友、当时在安徽省电影制片厂工作的方义华看过后认为可以改成电影剧本。于是二人合作创作剧本,剧本初稿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看中。[1][1]

导演加工

导演徐苏灵在拍摄中对剧本又进行了二次艺术加工。例如,冒富从被打成“资产阶级暴发户”到四人帮倒台的过程时间跨度有五六年,文学剧本却写得比较简略。导演徐苏灵认为仅按剧本拍摄不能充分揭示人物所经历的内心矛盾,于是补加了一连串夏、秋、冬春的镜头,以旁白点明冒富在四人帮垮台后仍闷闷不乐、心有余悸,从而加强对人物内心痛苦的划画。剧本中原有几场水库工地的戏用来描写贵根与兰花的第二次相遇。徐苏灵考虑到修建水库一般在冬季进行,与后面的剧情在时间上不符合,而且大规模水库劳动的场面不利于展现人物性格,所以改成贵根开着拖拉机巧遇在路边修自行车的兰花。

演员选择

选择演员时,由于故事发生在江南某地山区,所以徐苏灵首先考虑由张雁扮演主人公冒富。因为张雁出身于农村,外形和质朴、憨厚略带倔强的性格与人物很接近。其他角色的扮演者也是基于朴素、有泥土气息来挑选的。扮演庆亮的仲星火本身形象带有中国农民的气质,饰演兰花的演员顾玉琴则是宝山县的农村姑娘,在回家度假时还会参加劳动。片中的省报记者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角色,导演本打算请一位善演喜剧甚至是演滑稽戏的演员来演,但为了不喧宾夺主,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请来演员冯广泉,并让他先走访了几个新闻工作者体验生活。

配乐创作

在讨论影片的配乐时,导演与作曲徐景新一致同意不用大乐队,而是以民族乐器演奏民间音乐,采用笙、二胡、琵琶、扬琴等乐器的重奏,衬托冒富的内心世界;用三弦和打击乐加强对庆亮这一人物的描绘;用唢呐渲染笑声,增添喜剧色彩;二胡的主旋律则用来表现一对农村青年的爱情。

参考资料

  • [1] 新华网.金海涛:乡村气息给我灵感[EB/OL].20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