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2011)
美国女大兵眼中的乡村生活 作为丽莎•约翰逊(Liza Johnson)自编自导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回家》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一个服完兵役回到家中的美国女大兵的身上……与她以往的短片作品比较相似的是,这部影片仍然是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故事氛围和创作素材的,约翰逊承认道:“事实上,我真正感兴趣的,恰恰就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将这个发生在凯丽身上的故事,定位在了一个小城镇里——在兵役结束之后,她与其他美国兵一样,返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我想在这样一个前提假设的推动下,肯定能够找到一些很好的理由,然后描述一下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士兵回到家中可能会面对的情形,因为他们都是带着创伤回来的,通过一些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情的闪回画面,继而汇聚成给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负担的危机……至少在我看来,这无疑是一条非常完美的叙事线索,同时也能反射出许多人曾有过的真实的体验。但是,就这部《回家》而言,我觉得这里面最有意思的地方,主要取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形容一些不需要拐弯抹角的坦率直言,并最终产生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回到家里的凯丽确实是感到非常地快乐和舒适的,但是她也没来由地感受到了一种奇怪的距离感和陌生感。虽然她奔向的是一个被她称之为家的地方,可是也或多或少地展示出了某种代表着结束的目的性,其实她真正回归的是社会,不管是从结构还是组成来看,都是一个完整的社区体系,充斥着失业和毒品,同时也代表着美国平均的消费水准。” 在丽莎•约翰逊创作这个剧本之初,她还不是特别地确定女主人公凯丽是不是真的处在一种决绝的混乱当中,约翰逊说:“这个人物是以一种属于她自己的方式,慢慢地丰满并发展起来的,她就好似是一个我们都能产生切身联系的存在,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受到伤害之后的压抑和逼迫,然后开始变得愈加地孤离且隔绝起来,有的时候甚至已经掩盖住了她是一名退伍军人的事实,因为我们从头到尾看到的都是一个没办法正视真实的自己的心生烦乱的女子……当然,这里关乎的是一个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女人的故事,同样带有着相当新颖的气息,毕竟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她们在认识和关注的层面上,都与男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如何表达她们压抑许久的愤怒,也别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滋味。有的时候,一个人遭遇的问题以及可能会采取的解决办法,也是需要根据性别来决定的——作为一名电影人,我与凯丽这个人物保持的是一种相当紧密的联系,还有在这个过程中她所持有的某种观点,也让我感到特别的亲切,尤其是对于她的扮演者琳达•卡德里尼(Linda Cardellini)来说,她的身影几乎充斥在了影片的每一个画面当中。” 《回家》所付诸的并非是一个政治化的论点,至少这里没有一个人是处在值得争论的焦点上的,包括类似的风格和可行性,丽莎•约翰逊表示:“也许在美国政治的会谈中,辩论占据的绝对是一个主导的位置,但是对于我们的影片来说,却不需要对战场还是家园做出道德上的判断,因为这会让我们的价值观出现偏移,很难做出准确无误的选择,甚至还有可能会混淆最初的论点……如果置身于一个相当极端的环境的是一名女子的话,相信这里面所需要的自然就是更具有凝聚力的衬托了,然后再结合一个相当特殊的社区、地点和时间。在进入电影制作的行业之前,我是搞视觉艺术的,所以我一般都是和一些非专业的表演者或模特进行合作——当我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我不仅需要把它拍成一部电影作品,而且最好能够和一些拥有着高超的演技和丰富的经验的演员一起完成它。能够得到像琳达•卡德里尼这么无所畏惧的表演艺术家来担任主角,我真的是太幸运了;然后是迈克尔•珊农(Michael Shannon),也为影片提供了一个相当严谨的风格和基调,当然,还有无法忽视的强大的幽默感……包括约翰•斯拉特里(John Slattery)、塔拉•巴萨姆(Talia Balsam)、保罗•斯帕克斯(Paul Sparks)和路易莎•克劳瑟(Louisa Krause)在内,他们共同凝结成了一个让我无比信任的完美的表演阵容。” 丽莎•约翰逊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的本意,并不是为了过多地还原军人或部队中的女人的天性和本质,而且这还是她最有意回避的一种情况,约翰逊说:“其实在此之前,我见过很多美国兵,有男的也有女的,他们都曾有过各自不同的经历,只可惜都没有普遍到可以衍生出一部电影作品的地步……即使如此,我仍然以此为原创素材维持着一个写作的状态,而且在我看来,与尽可能多的处在同一环境的女性进行交流,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包括琳达•卡德里尼在内,她同样在寻找一些参过军的女人,这样她就能给自己的角色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工作了——《回家》并不是为了模拟出所有的士兵的真实状态,在我们看来,如何去呈现一个人物,让她能够反射出一个单一但真实的可能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毕竟我们想要传达的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 一个普通人很难接触到的世界 丽莎•约翰逊之所以会产生想要创作这样一个故事的想法,还要源于她和一位刚刚服完兵役、从伊拉克返回的朋友之间的一席谈话,约翰逊形容道:“我的这位好朋友是一位男士,他对我说,如今他正在努力地将他的婚姻生活维持下去——由于他曾经历过相当极端的环境,而他的妻子一直过着非常正常且普通的日子,而且有着传统的美国风貌,两个人已经出现了难以磨合的分歧,虽然他的妻子一直如坐针毡,而且特别地担心他……他告诉我,他有一种非常真实且无能为力的挫败感,不知道自己在有过那样的过去之后,要如何尝试着与其他人建立对等的交流,他总是觉得未曾体验过这一切的人,是没办法真正理解自己的。对于我来说,我看到的是一个受到了相应的限定的实例——探讨了那种因为环境被迫产生了隔阂的人之间,是否真的能恢复与传达和领会有关的各种可能性。” 事实上,当丽莎•约翰逊听到了这样一个与战争有关的故事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还是相当地惊奇的,约翰逊说:“在媒体舆论的导向之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国发生在海外的战争,只不过是一大堆统计数据和制定政策罢了,根本就没想到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竟然如此地接近——我们最常在新闻里听说的,不是发生在另外一个国家的一次汽车爆炸,致使63个人丧生,就是针对某一军事策略,衍生出来的支持或反对的争吵。由于我生活在纽约,在我的社交环境里,几乎没有人需要参军并为了国家而战,包括他们的家人在内,也很少有服役过的军人……也难怪我在听说了这一切之后,会产生如此陌生且疏离的感觉,就好像是我的这位朋友正在遭遇的一切,对于这个国家的99%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地难以置信的,因为我们从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环境。” 随着丽莎•约翰逊从最初的震惊恢复过来,她也开始为《回家》做素材的收集和调查工作,决定根据这个内容来创作一个电影故事,约翰逊回忆道:“为此,我还特别去了弗吉尼亚的匡恩提科,和许多从国外的战场返回的女退伍兵进行了交流和谈话……然后,我遇到了诺亚•哈兰(Noah Harlan),后来成他为了我们的影片的制片人之一,对于我来说,在我正在创作剧本的时候,他给我提出的建议和所做的咨询拥有的无疑是一种特殊的意义。在丰富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在自己位于俄亥俄州的家乡小镇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也顺道将这里的社会阶层的组成以及脉络纹理全部融入到了我的剧本当中。等我完成了一个大概的雏形之后,就带着这个故事来到了圣丹斯电影节,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的帮助,同时也学会了大量的讲故事技巧,而且还给我解释了一些我从没有想到过的艺术形式和概念的形成——由于几个独立电影协会都给我的剧本提供了相当多的支持和援助,我也有幸认识了另外一位制片人本•豪威(Ben Howe),我们随即一起将《回家》提上了制作日程。在我看来,豪威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电影人,所以他真的是为我们的影片做出了很有促进作用的伟大的贡献,也让我从中获得了不可思议的乐趣。” 等到了为这部影片集合一个足以匹配的演员阵容的时候,迈克尔•珊农就成了第一个读到剧本的人,并且立刻同意出演迈克这个角色,丽莎•约翰逊说:“珊农是一位相当令人惊叹的表演天才,对于能够得到他的支持和肯定,我感到非常地幸运,尤其是当他以主演的身份参与进来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竟然真的发生了……有了珊农之后,我也不得不继续面对随后而至的巨大挑战,那就是寻找到一位足以和他平起平坐的女主演,还得能够支撑起整个故事的发展方向。当我遇到琳达•卡德里尼之后,我所有的疑惑和不安全部都消失了——我从她以前的作品中看到的是一个温暖且带有着很大的关联性的女性形象,而这正好是《回家》中的凯丽最最需要的一个特质。我们的选角导演凯瑞•巴登(Kerry Barden)和保罗•施内(Paul Schnee)可以说起到的是决定性的关键作用,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我才能得到一个如此令人刮目相看的卡司结构。由于我们的影片属于那类需要借由表演来推动故事发展的作品,而且我之前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和非专业演员合作的经验,也让我对这部影片更加地有信心了。” (文/I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