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角落》导演阐述 北京,在这个尊贵和喧嚣的城市,生活着这样一个人,他没有多大的文化,却如数家珍地知晓历史足球、航天登月、国际纠纷,在自己的出租车里可以滔滔不绝向人道来;他生活窘迫,自己的老婆跟老板跑了和他离婚,他却悠然固守着心里的那点方寸,依旧下棋、垂钓。自己的生活虽然乱了套,他却热心地张罗着对门邻居单身打工妹的婚姻。直到意识到对方已经走进自己的心里,才发现此时真的乱了方寸。因为,在他的心里,有一个最柔弱、最不堪触碰的角落——女儿。他已经习惯了任由别人来发落自己的命运。 “角落”,既是都会的角落,又是心灵的一隅。这个故事,写了两个都市落魄人,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相遇了。两个人在心灵上渐渐彼此走近,又在现实的压力下各奔东西。尽管结尾并不是一个喜剧,但还是让男女主人公在这段惺惺相惜的日子里收获了彼此需要的东西。女人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她并不是孤独的,寻找一段婚姻并不能真正带来安全;她选择了继续独立、坚强下去。男人为了女儿而选择在自己的爱情门口懦弱却步,但他最后暗地里去教训那个以强凌弱的男人,用这种行为捡回了作为男人的自尊,和强悍。 这是两个彼此都不够完美,都不够坚强,但是足够善良的普通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生活在这个繁华都市里已经几乎要被遗忘的角落。他们依旧执着地保护着自己心里不愿被现实所污浊的一块角落。 所以,影片的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平实的,不刻意做作的。让生动的细节充盈着每一场戏。主场景,选择在月坛北街金贵的金融街旁即将被拆迁的营房胡同里,这个角落,还残留着老北京的气息,大院里生长着五十岁的参天老树,似乎一点都没有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日新月异,还盘踞在那里从容不迫地在烦躁的夏日里制造着荫凉。周围廉价的早市菜场和外地来京者经营的各色铺面,构成了一个鲜活世俗的生活圈,尽管这里的一切将很快被推土机所改变,换为现代的大厦楼群和商业设施,但是,让我暗自庆幸的是,在它们还没有被推倒的时候,我们的男女主人公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一段爱情记忆。女主人公家里,儿子写作业用的小桌是缝纫机,一张拉着帘子的上下铺的床,一个镶着镜子的大衣柜,墙上儿子的涂鸦,母亲用来打发时光的十字绣……局促的生活并没有减弱母子的欢乐。这些呈现在影像上的生活的细枝末节,来自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想象。能请到谢园老师和常玉红来演男女主人公,是因为他们被剧本的诚意所打动。他们同样用诚意来感动了所有的创作者。谢园老师经常在北京三十度的高温下把自己闷在车里几个小时毫无怨言;常玉红为了酝酿一场情绪爆发的戏喝光了一整瓶干红。 这个电影,应该献给所有曾经和正在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中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