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个世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族牧民。有一天,政府下达了下山定居的通知,哈斯木成了丁子户,不愿下山改变以往成形的生活模式。儿子上学、妻子患病,哈斯木又不得不下山,并定居了下来。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想法。以自己的勤劳和执着,在村长和技术员的帮助下,由一个牧羊人成为当地第一个哈萨克牧族牧渔人。电视电影《牧渔人》是根据2003年我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哈萨克牧渔人》改编而成的。将故事中原型人物所具有的特质用准确的电影语言视觉化,让人物的行为构成本身合理化,展现给观众一个真实生存状态下,可信的人物内心与外在形态相吻合的精彩故事。这是我在拍摄和制作这部影片的过程中始终在追求的目标。怎样能更好的把这个剧本中的故事视觉化,用准确的视听语言阐释给观众,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欣赏到一个好的故事、风趣的人物对白、新疆特有的人文美景和少数民族自然淳朴中透出的特有的诙谐幽默?我选择了轻喜剧的表现形式。让这部影片从视觉、台词、人物塑造和歌曲音乐等诸多方面,统一到故事所展现的轻喜剧这一基本的风格上来。把一个哈萨克族中年男人面对新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夸张但又不失真实的人物内心和外在形态巧妙的结合起来。使你在观赏这部影片时,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生活。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追求简明扼要的叙事风格是我对全片的定位。每一段落、场景、气氛、情绪,尤其是主旨,必须集结必要的叙事技巧为该主旨服务。以节奏为例,就轻喜剧的外部形态而言,叙事的节奏把握非常之重要,在剧本故事提供的基础上,还需要针对故事中的人物,在形态、细节和台词上,恰到好处的设计和拿捏。要想使你的笑点情节锦上添花,增加故事段落间、段落内的反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各个环节上把握好故事中的每一个亮点,有张有弛的讲故事。演员的表演方面,轻喜剧这一风格的定位,就要求演员在处理角色时,更多的去塑造人物的内心。强调人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心表达的准确性。在铺垫、展开、延伸轻喜剧形态与情节矛盾冲突的同时,突出人物在喜剧情境下的真实与自然。既要保持兴奋又要保持冷静,灵光一闪之后,得迅速判断这点子是否符合人物性格与叙事整体。在演员体验当地牧民性格中的那份诙谐幽默质感的同时,我也在不知觉中将对哈萨克民族特质的理解融入到了全片的创作中。摄影方面,我想要调动所有可用的视听语言来充分表现内容。该动则动,不动则静。写实的情节,拍摄手法用不规则、不完整拍法来处理;写意、抒情的情节,则用长镜头或唯美的构图拍摄方式来完成。追求在镜头运用上能够产生的对比意味。人物造型,在不脱离生活的基础上,洋气、突出地域特色。可有适当的夸张,但要以真实的哈萨克族生活状态为参考。环境、氛围、服装和道具的营造,必须消除人为的痕迹。大量的哈萨克族民间音乐和歌谣的运用,是故事中人物本身带给我们的。整体音乐的氛围要在围绕主题音乐的同时,用多元的音乐变奏,去推动和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节奏、气氛和情绪,这些方面始终要围绕叙事进行创作,这是与作曲间达成的共识。